和老婆分床睡三年,晚上常常开心得笑醒过来
第1页/共1页
和老婆分床睡三年,晚上常常开心得笑醒过来
和老婆分床睡三年,晚上常常开心得笑醒过来
我刚看了陈光标在电视节目《一虎一席谈》里面的讲话,他说,因为这么多年来帮助了很多走投无路的人,所以晚上常常开心得笑醒过来,和老婆分床睡已三年了。
我以前看一些人写的书,说初地的菩萨因为证得空性而欢喜,我就觉得不对,因为我认为是因为作善事后很欢喜很开心,因为开心欢喜而证入空性,而不是因为证入空性后才欢喜。
但是很多大师的书上都是写因为证入空性后才欢喜,和我自己的修行经验相反。
今天,看了陈光标的电视节目,我就很自信了,书上写的不对。
很多人把初地菩萨看得很高很高,但是华严经上写得很清楚,初地菩萨多做小国王,并不是非要用般若玄理把初地给神化,小国王只不过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一级的官而已,并不是很难修。
我认为,一般的人,只要连续修上几十年的布施,都可以证到初地。
---------------------------------------------------
我没有否定初地证入空性,但问题是怎么证的?
是因为修般若证入?还是因为修实际的布施而证入的?
常常修习真实的财布施会产生真正的大欢喜,从而因此证入空性。
严格的说,初地只不过是见到了空性,离真正的证入还差十万八千里。
因为一些人常常否定有漏的人天善业。
但是有漏的人天善业如果做得太多就会发生质变,变成无漏的。
而传统的中国式的佛教认为一定要证入空性后做善事才会有意义。
现在,2楼的,你明白我在说什么了吗?(注:别人发的反驳的话没有收录,只收录了我回复的话,下面也一样)
------------------
布施是要以般若为摄持,但是问题是要先修布施而不是先修般若。
但是,如果大量的行善积德,一旦听闻到空性,就会立刻证悟,非常的快。
参悟空性是非常困难的事,但是布施却不困难。
禅宗就是讲悟后再修或悟后不修。
我说的是修了再悟。
我不反对听闻般若。但是听闻了般若而不修布施就想证初地那是不可能的,除了密宗以外。
《福慧双修,悲智双运,不分先后,圆融一味.》
你这个是佛的境界,凡夫是不可能双运的,都是要有先后的。
否则宗克巴大师就直说密宗双运好了,为什么要写两大本次第?
一定要有先有后,宗克巴大师说从释加佛传下来的实修教法就是要先修止后修观,先修福后修慧。
到了中国就啥子都双运,结果啥子都运不起来。
表于 2010-2-7 18:20 只看该作者
从法华经和密宗的见地来看,一切世间有漏的善其实都是无漏的,都可以成为成佛的不坏金刚种子。
佛只对小乘和般若乘的人才说世间有漏的善是不能解脱的。
因为小菩萨不喜欢听般若空性,所以佛才说有漏的善没有用,其实是有用的,所以佛说法华经和密宗直接开示佛境,不留方便,因为所有的方便都是究竟。
大般若经我看过三年,我希望你也把法华经看三年。
法华经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一念假中空同时现起。是假,名有漏,是空,名无漏,是中,名佛境。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7 18:26 编辑 ]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但是,善事做多做久以后,就不是善心开发而已那么简单了。
你执着于这个不执着,也是一种魔。楞严把它叫做空魔。
出离心有两种,一种是因为很苦,所以要先把财全部都布施掉,然后出家证果。二是因为大悲心,要出离去专修禅定,禅定是由净戒而生起的,而净戒是由布施而生起的,这点在很多佛经上都写着呢,你不把布施修好,一个人出离到深山里面,结果就是自己在那里搞手淫,连凡夫都不如!
你刚刚叫我不要执着于善法,你的立论就是不执着,不执着本身就是一种法,就是执着。所以佛在金刚经上面说:我没有说过法,你们不要谤我说法。
你本人估计还不是佛吧,你不是佛,那么只要你一开口,说的就是法,有法就会有法执,所以佛说实无有法名为菩提。
我说的欢喜与一般人的欢喜不是一回事。
等你能修到常常从梦中笑醒时,再来说吧。
若空性可得者,即不名为空性。
表于 2010-2-7 19:34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誓救慈亲 于 2010-2-7 19:30 发表
楼主,你辩驳的太多了,男人不要那么多话,人家说一句,你顶一句,何必呢?我们都在学佛,平常心对待吧!南无阿弥陀佛
所以你要以平常心看待我的回复,你何必劝我不回复呢?
]
引用:
原帖由 金翅鸟 于 2010-2-7 19:34 发表
哎,看他头像,癫狂人说癫狂语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有相时,正是无相之妙用。
若执于无相,即是有相,有相即有苦恼,所以你们都来驳我。。
得与不得,都是空性。这可是你自己说的。
不得空性,也是空性,所以专修布施也能证入空性,你应该明白了吧。
阿弥陀佛的化身永明延寿禅师在宗境录里面说过:诸法至极,皆成菩提。
意思是说:取或者舍到了极点,都能证得菩提。
佛经上面说:宁可执有见如须弥山,莫可执无见如介子许。
执有见的善业到了极点,一闻空性,即当下立刻证入。
执无见者,百千万劫堕般若大酒坑,迷醉不醒。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7 20:51 编辑 ]
诸法至极,皆成菩提。可是不包括恶业,恶业只有大菩萨才可以练习。
初学的人只能执取于善业。
是你自己在胜义谛和修行次第上转换不过来,而不是我偷换概念。
正因为有空性,所以才有因果。
正因为一切法本来圆满,所以才要依方便法按次第修,方便是指依有漏的善业而生成无漏的善根,是你自己把方便理解为杀盗淫了,劝你好好看一下法华经吧。
菩提心为因?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菩提心为何物?
若说胜义谛,则菩提心不可说,直修布施就证。
若说俗谛,则不断的布施正是大悲心和大菩提心的根本。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我只想对你说一句话,严格的说,初地只是见到空性,而不是证入。
到了八地无生法忍,也只不过证入小部份的一点点空性。
只有佛才是证到了完全圆满的空性。
事与理是不二的,如果证入了空性,必定证得一切法。
法华经说: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过十小劫已,一切诸法悉现于前,乃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换句换说,如果不通达于一切法,就不是真正圆满的空性。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12 22:24 编辑 ]
二禅三禅都是外道和小乘共用的禅定。
三殊胜之发心,我前面已经说过了,佛说三心不可得。若说胜义谛,则菩提心不可说,直修布施就证。
若说俗谛,则不断的布施正是大悲心和大菩提心的根本。
真正明白空性的人,不会说空性,更不会拿空性去指责别人。
那些整天把胜义谛挂在嘴上的人,已经把胜义谛变成了一种名词,一种名相,就和拖拉***的官寮一样惹人讨厌。
佛说依义不依语,如果把空性变成名词以为常念叨一下就是空性了,那其实就非常的可悲了。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8 12:06 编辑 ]
是你们先不讲道理,说要删帖的,如果你说得过我,我就自己删。
可是你们喜爱用暴力,所以你们得到的也就是暴力。
这是你们自己的因果报应,与我何干?
如果有人说他证了空性,你可以拿世间一切的学问来考他。
古代有个僧人念大悲咒,后来世间一切杂学无所不通。
我只想对你说一句话,严格的说,初地只是见到空性,而不是证入。
到了八地无生法忍,也只不过证入小部份的一点点空性。
只有佛才是证到了完全圆满的空性。
事与理是不二的,如果证入了空性,必定证得一切法。
法华经说: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过十小劫已,一切诸法悉现于前,乃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换句换说,如果不通达于一切法,就不是真正圆满的空性。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8 12:31 编辑 ]
你说的太对了,我们的思想都是假的。你思想的不是。议论的更不是。
所以我说啊,布施的无漏性是你所难以思议的。佛说要布施,你就照着做就是,不要管有漏无漏。佛说做世间人天的善法也能成为成佛的善根,你就要相信,这是法华经说的,不是我说的哦。
我说的真心就是指看到别人很可怜,真诚去帮别人,而不是为了得到回报,是属于有相的慈悲心。
我们是凡夫,三心不可得,你就没有办法去攀缘,没有办法和不在三心中的佛结上缘。所以佛才要设种种方便,让你和佛结缘,种下无漏的金刚种子。
我没有转话题。我也没说我证了初地。我只是按照佛经在说一个道理。
华严经上面说,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若令众生欢喜,则令如来欢喜。你令如来欢喜了,你就和佛结上缘了,和佛有缘就是无漏的善根,因为佛是无漏的。
你看懂了什么?佛在法华经里面已说了:若人善软心,皆已成佛道。
你们非要说悟了空性做善业才有用,究竟是谁在反对佛语?
你终于承认是因欢喜而证入空性,这是个法门,而因证到空性而欢喜,是受用。
这就够了,刚开始修,肯定有杂念,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此时修的善业对成佛也是很有用的!
佛说的是以无相心而施,你证了无相?
你要搞清楚这个无相是怎么来的!是动动嘴假说来的?还是实修来的?
你们总是在倒果为因,把如来见回为己解。
佛的见地很高那是佛的事,与你何干?你真能保证自己真的是无相了吗?哈哈,可笑,自欺欺人。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9 19:16 编辑 ]
原帖由 ceeg169 于 2010-2-9 09:06 发表
若人善软心,皆已成佛道
柔软心。为随顺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的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慢慢做闻思修。
看到众生的恶业也做随顺吗?那大家都去杀盗淫好了,何必学佛。
我没有说我悟入如来知见。
那你们就无相了吗?没有的话,也不要驳我,是你们先驳我的。
佛当年看到僧团里有犯戒的人,就停止说法,一定要把犯戒的人赶出去,然后才重新开讲,这在佛经上很明白的写着哩。
16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9 09:25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们以为念一念金刚经,然后自己就肯定已经无相了。
那么,我念了那么多的法华经,华严经,大般若经,你们就应该按法华经经中说的很肯定《骨胶原》这个人已经成佛了,你们就要听我的。
这就是我按你们的可笑逻辑得出来的结论。
前面一句你把它省掉吗?你又在断章取义。
你们的观点,就是念一念金刚经,自己就大功德很无相了。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9 09:38 编辑 ]
法法皆可证入空性,但是修布施最快最容易,因为空性是很难悟的,需要大智慧才能悟入,而佛说因为修止得成于观,因为修福生出智慧,你们把次第弄反了!弄反了以后就修得很慢很难。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
佛在大般若经里面说,初地的菩萨,看到很痛苦的贫病众生,生慈悲心,给与种种财宝和医药,令众生得到安乐,尔时,菩萨看到众生获得安乐解除痛苦,因此心大欢喜,这种欢喜快乐比灭尽定的罗汉所受的禅定乐还要乐上很多倍。
在华严经上,三地的菩萨也不过证到非想非非想定,比罗汉还差一点,到四地五地才出轮回证灭尽定。
,佛说由定生慧,般若有多高,禅定就有多高深,而初地的禅定远远比不上罗汉,可见初地的快乐是因为大悲布施,而不是因为空性和禅定,因为大悲布施的大欢喜心才见到了空性,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次第。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我的意思是初地菩萨的禅定比不上非想非非想。
初地菩萨的发心很大,但是证的很浅。论发心的话,你都比罗汉大。
但是论禅定道行,只有7地的菩萨才能超过罗汉。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你以为初地很难证吗?那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禅宗的祖师都证了八地。
你修那么难的般若都证了8地,我修这么容易的布施为什么不能证初地?
你先去好好把华严经十地品看熟了再来和我说吧。
佛在大般若经,解深密经和大宝积经里面都说过:
依靠常久的布施,能引发无漏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由慧生无漏解脱。
我只问你一句,为什么华严经的十住 十行 十回向的菩萨的境界神通都比初地的要大?
初地不过是得百三昧,能震动百佛世界而已。
如果初地真的很高很高,为什么不能像十住菩萨那样能震动无量世界?
可见华严是在说事,而楞严只是在说理。
你用楞严理上的次第去反驳华严事上的次第就行不通。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真的证了就一定不说,这是楞严经说的。
我没有证,我才敢大声的说,我要是证了,我也不说。
佛在经里面说得很明白了,施戒忍为福,精进和禅定是福慧都有,而般若只是智慧,佛在经中说,如果只修般若不修布施,来世就会很大智但却很贫穷痛苦,容易退失菩提心。
如果照你说的意思,华严经就该被烧掉,不准看不准说,因为那都是大菩萨的境界。
我们只用抱着金刚经yy一下就够了,一旦谈到事相上,就容易穿梆的,哈哈。
对啊,初地的神通比不过十住的菩萨,所以不能说初地比十住要高。
佛如果没有神通,佛法早就灭掉了。
你可以看华严经,一地一地的,越往上神通越大。佛的神通最大。
《入菩萨行论》说:一切皆舍尽,我心成涅盘。
一切皆舍尽,就是要专修布施,光是嘴上说说有用吗?
施是有次第的,要先修财施后修法施。
不修财施,则听你讲经的人不多。
不修财施,则无福多闻,不多闻,说的法就很偏会害人。
身体的布施是要有定力才行的,要先修财施,财施修多了会引发忍力和定力,然后才可以修身施而不退悔嗔恨。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9 12:18 编辑 ]
初地的禅定的确比不上一些真正的外道仙。
佛说菩萨发心比外道和小乘大,没有说是禅定。
你也发了菩提心了吧,可是你有菩萨的五通吗?你每天能利益几个众生?
发心你懂不懂?就是说我肯定会做成,但是我还没做成,这就叫发心。
发菩提心是远报,不是现世报。
你可以看华严经,三地的菩萨还在修非想非非想定,比罗汉都不如。
华严经的十地品,你去看一看,一地比一地高,一地比一地神通大,最后就是佛。
初地菩萨果位是比罗汉要大的,但是罗汉的神通比初地要大很多。
换句话说,罗汉只要一发心,就证7地,这是古代禅门常常说的。
佛经上面凡夫也是可以发菩提心的,发菩提心后不一定会有神通。
法华经上说:发心而没有神通的是小菩萨。发心且有神通的是大菩萨。
可见发心后不一定有神通。被称作是菩萨的人一定是已发了菩提心的。
我也说了,罗汉一发心就能立刻证7地,凡夫一发心就能证7地吗?
禅定越深,神通也就越大,但果位是佛制定的,与神通和禅定无关。
菩萨因为菩提心,所以远报比罗汉大很多,所以说菩萨比罗汉大,但是现世则不如罗汉。
我再问你一句,从初地到十地再到佛地,是不是果位越高神通就越大?
你不能否认吧,这就够了,要比的话只能在一个系统里面比,你扯其他的做什么?
如果按你说的,初地果位比十住要大,但神通却比不上初地。
那为什么十地里面没有出现《十地比初地大,神通却比初地小》的情况?
为什么佛要说十地是菩萨最初所学,就像学梵文和英文,都要先学字母,英文是26个,梵文多一些。
十地是菩萨最初所学,你为什么要在前面还加上十行十住?古代大师这么说你也就信了对吧。
我告诉你,在古印度,有专门一派叫做十地宗,古人是最重十地品的,如果初地那么高,古人为什么不先修十住十行,而是一开始就十地?
十地是从凡夫到佛的一个完整次第。
所以不能把十住和十地排在同一个次第里面。
十地是一个次第,十住又是另外一套系统。
小乘系统里面,也是果位越高,神通越大。
是你把不同系统的果位和神通混为一谈。
要比,只能在同一个系统里面比。
十地和十住都是大乘里面的菩萨道,而罗汉不是菩萨道。
你前面说:初地果位比十住要大
而我不承认你这个观点。佛说的很明白了,一发心,然后就要开始修初地,如同英文学字母一样。而不是在初地前面还有什么十行十住。
你帖的这个是佛说的吗?
佛说最初是学十地,就如同学英文要先学26个字母一样,这就够了。
古代的高僧解华严经喜欢圆顿事理无碍怎么讲都可以。
请你拿出佛说的来证明。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9 14:02 编辑 ]
你不懂中文吗?明明是你拿十行十住和初地比的。
你说初地前面还有个十行十住。我说没有。
佛说最初修学就是十地,你要信佛!
十行品里面,第一个说的是欢喜行,就是专修布施。
古德把华严经分为信解行证,第一个信是最难的,是要信佛的广大圆顿境界。
上海佛学书局出的华严经,开头序问里面有个华严宗的祖师写的一个偈:
学道先须细识心,细中之细最难明,个中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是佛心。
细中之细就是禅定的功夫了,而不是先信后证,是信解行证同时圆满,禅定就是在证了。
净空法师也说:闻思修是同时修的,不是先闻后修。
十住品里面,第十住的菩萨智慧神通都比法王子菩萨要强。
法王子菩萨就是十地菩萨,十地品里面比喻为佛给十地菩萨灌顶就如同转轮王给儿子灌顶一样。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9 18:57 编辑 ]
布施也是一样的,把布施修到极点,就成佛了。
六个波罗密最后是同时圆满的,但佛在很多经中一再教人要先修布施。
因为布施最易入门,最快成就。
十信 十住 十行 十回向》是对十地的补充说明。
就好比修般若,要观空,怎么空呢?就要先布施掉。
布施就是般若的补充说明,如果不布施,你那个空就是顽空断灭空,不是佛的那个真空,佛在金刚经上说:于法不说断灭相,就是叫人要修布施,如果不修,因缘和因果就都断灭掉了,你怎么能成佛呢?要先由福生出智慧,再由智慧观照生出解脱。
当然你也可以不修布施专修般若,但是那样会极苦无比无法忍受,因为开智慧会把你的福气都消耗掉,把福气都转成智慧了,你福气不够了,就要受大苦,一大苦你就会退悔无法忍受,你前面的就都白修了。等过一段时间,你又要从头再来。
佛在经里已写说了:不修布施只修般若,来世会极贫穷痛苦。
你说的自他交换就是布施!
比如我穷,你就把你的富换成我,穷就给你。
比如我病,就把病气换给你,把你的本命元气布施换给我。
自他交换的菩提心要实修,不可空谈。
我以前看见有个人腿子摔了一下,很痛,我就和他交换,结果第二天我的腿子就痛得受不了我就不敢修自他交换了,还是老实修财施。
你自己去看大般若经吧,佛在经里已说了:不修布施只修般若,来世会极贫穷痛苦。
这个是佛说,不是我猜的。
我再说一遍,我从没有叫人不要看般若经不要修般若。
般若经看不看是你的自由,看了有什么结果,就各不相同了。
华严经说得很明白了:《又是菩萨住欢喜地。少见诸佛。以愿力故。广见数百千万亿那由他诸佛世尊。心大欢喜。深心爱敬。以上乐具。供养诸佛。及一切僧。以是福德。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因供养诸佛故。生教化众生法。多以二摄摄取众生。所谓布施爱语。后二摄法。以信解力行未善通达。》
后二摄法,以信解力行未善通达。未善通达,你怎么修?修不起来你能不偏废?
〈离垢地菩萨尔时于四摄法。爱语偏多。十波罗蜜。戒波罗蜜偏胜。余波罗蜜。亦皆修集。随地增长。〉
看见没有?连2地菩萨都有些偏呢。
比如你修戒和般若,你如果观空,女色本来是空的,你如果刻意去避女色,你的般若就不圆满。你如果不避女色,你就慢慢生染心,最后导致破戒,所以有时只能选一个。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他是不是初地,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如果他是初地,他就肯定不会说自己是初地,如果说自己是初地,就犯了自赞毁他的菩萨根本大戒。楞严经上说:只有死前才可以说。
如果你看过很多现代大德的传记,你就不会觉得初地很难了。
太虚大师,死时心脏烧不坏。近代出的肉身不坏菩萨,就非常的多。
慈航大师就是最爱修布施,肉身不坏。九华山也有几个肉身的,地藏经有一品专门教施。
我学佛十几年,常常看到佛经里面写什么什么的修法比布施钱财的功德大无量万亿倍,很多很多,真的是常常看到,把布施贬得一钱不值。
我想说的是,修布施的意义在于,破除你对钱财的贪执。
大威德之光里面,热罗大师的很多弟子都很快修出了大神通,有一个尼姑修了很久也修不出神通,热罗大师给她一看,就把她的一块银锭扔到大河里去了,因为这个尼姑对这块银锭非常的贪执,珍藏了好久,热罗大师给她扔到河里去之后,她很快就修出了大神通。
所以,修布施的意义在于,破除你对钱财的贪执,而不是为了修福。
你的意念力放在哪里,你就会在哪里得到成就。
身外的钱,会牵挂住你的意念力,这是在潜意识里面的,你自己没有办法发现。
当你把钱布施掉,你的意念力就会回到你的身体里面来,这时才能持好戒。
布施需要反复的练习,现代的人,需要修上十几年布施才能使你看到你自己的贪执,然后用意念把它断掉。我修了八年的财布施,也只看到一点点而已。把贪执断掉之后,修出来的才是真福德,以前的都只不过是在跟佛做交易罢了。
持戒修练意志力,肾藏志,要有志气,财气没有了,才会有志气,有志气才不怕死,才能断漏。有财气,就没有志气。持戒修好了后面就是忍辱,志气太盛则伤人,所以要忍,要把体内的能量进行压缩凝炼成一个点,忍太过则堕无为,所以要精进,精进在人体来讲就是本命真火,像火一样熊熊烧起来,所以佛说精进如火,很轻很快。精进太过则意念杂乱,所以要禅定,如大地一样如如不动,久坐伤脾,脾为土,土地的特性就是如如不动。禅定太过则愚痴,所以要广学无量法,无量为一,一为无量,是为般若,从此则方便:一念皆成佛缘,大愿摄一切众生界,一切法界,以此生大力,大力无量熏修,则生大智,最后一着,本来成佛,是为华严十地,十种波罗密,菩萨修学之根本。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初地的都不能通达,凡夫又怎么可能通达呢?
学佛要认真求实一点。
在文革时,把数学家都打倒,后来要造原子弹,有一个四元三次方程解不出来,那些大官还不是要屁颠屁颠的给那个曾被他批斗过的科学家去说好话赔礼道歉。
佛学比数学要难上万亿倍,时间和空间都可以任意转变,更是要严谨,不严谨,你就没办法实证。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9 15:57 编辑 ]
你有没有搞错,我从来都是主修福的,你却说我干慧?。。。。。。。
我从来都不认为自己很有智慧,但是看见你们这么明显的错误,不纠一下实在过意不去。
非常感谢,你说我丑,就是在给我消业,业消了我就会变美的。
我又没求你看,你可以不看,那是你的自由。
如果以般若摄持,就会成为出世间果位之因.。
古代大德已说得很明白了,要证到初地才能见到空性,见到空性才能以般若摄持。
你没有证到初地,就不能以般若摄持。
我给你举个例,法华经说:久读法华经的人,眼得8百功德,能见三千大千国土。
三千大千世界相当于100亿个地球。
你念金刚经,功德无量,那是远报,现证的你连一个功德也没有。
如果你现证了一个功德,你的眼就能看到整个地球,你现证了800个功德,你就能看到三千大千世界。
功德,是一个佛教专用名词,按法华经上写的,就是指一种生命能量。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发表于 2010-2-10 09:43 只看该作者
华严经的善财童子,因为前世专修布施,所以这一世钱财无量,故名善财。他布施修好了,所以在华严经上,他一身就成佛了。
法华经的龙女八岁成佛。你们会问,她没有修布施啊?
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讲的是即身成佛,也是在龙宫里面说的。
法华经和金轮咒王经都是讲快速成佛,都是在龙宫里讲。而且现在,大部份的华严经还在龙宫里面,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很小一部份,连万分之一都不到。
就要说到龙,我以前常常看大藏经,佛在经里面说龙是怎么来的呢?
一是只修布施不持戒,所以掉到畜生道里成了龙。
二是身持戒而心里还很贪女色和食物,死后就变成龙。
其实身持戒也很了不起,那是因为他上一世修了布施,所以这一世身体能够持戒,虽然心里还很贪。
我这里说的龙,都是指海里的有大神通的受乐报的龙,不是指陆地上受苦报的大蟒蛇。
如果他们上一世修布施时是以般若摄持的,那他们就功德无量,不会掉到畜生道里变成龙,可见他们的布施不是以般若摄持的。
可是佛在佛经里面说:文殊菩萨常常在龙宫宣讲法华经,而且只说法华,惟就是只的意思,就是说龙宫里面的龙全都是快速成佛的根器,而佛在人间只讲了一次法华,华严经也是从龙宫里取来的,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也是在龙宫说的。
可见有漏的世间善业对成佛是无比重要的!
海龙是畜生那是佛说的,不是我说的,我个人是非常的尊敬崇拜龙王,顶礼各位龙王!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10 15:39 编辑 ]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人在昏厥时。入无想定时
人在昏厥时,有两种,一种是浅晕,属于无记,但他的潜意识的微细流注还没断,如果断了,那他就死了,他还没死,所以没断。
深度的昏厥,介与死亡的边缘,这时会见到法性的极无比强烈的光芒,这在红教的中阴经里面已写过了,想必大家都看过。
入无想定时 ,表面上是叫做无想,但是其实还是有微细想着没有断,如果断了,就应该叫灭尽定,而不是叫无想定。
大乘的不思议,是指断除一切微细想着,最少要到第8地才可以做到。
就算要理解到这个不可思议,也要到初地才够,所以我常叫人努力修布施。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你说的都是明朝以后的,那时禅宗已经衰落,开始向教下和净土合并。
到了近代,学禅的胆子就更小,只敢参念佛的是谁,不敢参柏树子和狗子无佛性了。
古代的人,有大气魄,一信就入,一信就证。
现代的人,夸夸其谈,生死了无保障。
我问你,你敢说狗子没有佛性吗?古代的祖师就敢。烧佛像诃骂佛祖更是家常便饭,不设佛像又有什么呢
我记得有一个古代的禅宗祖师说:若是佛出世时我在的话,我就一棒子把佛打死,图个天下太平。
这样的话你敢说吗?你要是说了,保证不过几天你就吐血而死。
发表于 2010-2-10 11:08 只看该作者
法华经上的常不轻菩萨,对人很恭敬,只要见到学佛的人就下跪磕头。
但是你们要搞清楚,他为什么要见到学佛的人就下跪磕头?
是因为恭敬吗?不是的。
如果他真的对别人都很恭敬顺从,别人为什么要常常打他,骂他,还叽笑他,把他叫做是常不轻?
常不轻这三个字,在法华经上是在骂他,不是在夸奖他很恭敬,你们不要搞错了!
法华经说;于时增上慢四众,轻贱是人,为做不轻名者,见其得大神通力,皆信服随从。
轻贱是人,为做不轻名者,轻贱就是在骂人,把他骂成常不轻,不是在夸奖他。
常不轻菩萨常常被人打骂讥笑,可是他还是很坚持,他坚持自己的信念,绝对不动摇,还是要见人就说你能成佛,你打我骂我,我还是要说,绝对不放弃,就是这样的。
因为别人认为不一定能成佛,他就认为一定能成佛,所以他见了你,就要拜你,把你当做佛来拜,这是他的信念理想,打他骂他,他也要说,永远要说下去,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我只问你一句,别人为什么要打他骂他?
他真的恭敬,别人会打他吗?
你怎么老在回避,别人之所以要打他,是因为他说别人会成佛。
别人就说:我不用如是虚妄授记。
因为只有佛才可以给别人授记,说你以后会成佛的。
常不轻菩萨他不是佛,却跑去给别人授记,别人认为他说的不对,才会打他。
而且,每次打完以后,他又跟别人说你会成佛,就又被打骂一顿。
如果他不给别人说授记,只给别人下跪,别人难道会打骂他?
别人打骂他,是因为他给别人授记,说你以后会成佛。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发表于 2010-2-10 12:17 只看该作者
就好比,我给你跪下,说你还欠我一百万元人民币,求你快点把钱还给我吧。
我估计你也会一脚把我给踢开去。
别人认为他说的不对,才会骂他。
法华经:众人或以仗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尤高声唱言:汝当做佛。
他躲远了,还在跟别人说:你以后会成佛的!这句话才是重点,而不是说他很恭敬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10 12:20 编辑 ]
原帖由 rocky929 于 2010-2-10 12:20 发表
是的师兄,我错了,我法华经没学好,更重要的是因明没学好,请师兄手下留情,我回去念金刚萨埵去!顶礼师兄!
呵呵,你在说反话,以为我看不出来么。。。。。
30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0 15:03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rocky929 于 2010-2-10 13:36 发表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希望师兄读法华经的时候能够连贯起来并且在善知识的指引下读会更好点,您说常不轻菩萨不是佛,这个跟如来寿量品就有冲突,世尊说他成佛已久,之前不过都是在给我们在做示现,在给我们演戏看而已。 ...
之前不过都是在给我们在做示现》》》你如果说什么都是示现,那我就没办法说了,我也可以说我自己是佛的示现。
常不轻菩萨临死时佛给他加持,让他得到六根的各种功德,也不过是和阿罗汉的神通差不多,只能见到三千大千世界。你怎么能说他是佛呢?
比如说,有一个乞丐是佛变出来的,很可怜,又病又老,你发慈悲去布施他,按地藏经说的,你的功德就是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
就算他是示现,你也不能说他是示现,说了,他的示现就毫无意义。
所以,你反驳的理由不成立。
我从没有认为常不轻菩萨是乱授记。
我认为常不轻菩萨对别人的授记是正确的,我是在顺着打骂常不轻的人的看法在说。
我强`调了打骂常不轻的人的错误看法,就是要指出,常不轻菩萨这一品的重点根本就不是在说他的恭敬,而是在说他为何被打骂。
他之所以被人打骂,是因为他总爱去给别人授记。
佛认为常不轻菩萨的观点是正确的,而打骂他的人则不信常不轻菩萨的观点。
常不轻菩萨的观点就是:你只要学了佛,你就一定能成佛。
我的上师的上师是四川康定的南无寺的大吉活佛,90多岁了,黄教的高僧,很有名的。
我的上师有神通的,我平时做什么他都知道。
《不是因为世尊做了多大的布施,而是他如理如法的依止了阿私仙,》
世尊他学佛的时候是怎样依止那个阿私仙的呢?你看下文: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惓。于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时世人民寿命无量。为于法故。捐舍国位委政太子。击鼓宣令四方求法。谁能为我说大乘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华经。若不违我当为宣说。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须。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惓。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于法故。精勤给侍令无所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劫 为求大法故 虽作世国王 不贪五欲乐 捶钟告四方 谁有大法者 若为我解说 身当为奴仆 时有阿私仙 来白于大王 我有微妙法 世间所希有 若能修行者 吾当为汝说 时王闻仙言 心生大喜悦 即便随仙人 供给于所须 采薪及果蓏 随时恭敬与 情存妙法故 身心无懈惓 普为诸众生 勤求于大法 亦不为己身 及以五欲乐 故为大国王 勤求获此法 遂致得成佛 今故为汝说
——————————————————————————
这难道不是在做布施吗?即随仙人供给所须。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惓。
《龙女为什么能够速得成就,不是因为龙女给世尊献上一个价值如三千大千世界的珠宝,》我前文已说过了,她这个龙身是怎么来的,她这个能修持法华经的根器是怎么来的?你只看到她在修法华,你就没看到她的前世。
就好比你只看到别人力气比你大,却没看到他以前辛辛苦苦锻练了很多年。
华严经的善财童子,因为前世专修布施,所以这一世钱财无量,故名善财。他布施修好了,所以在华严经上,他一身就成佛了。
法华经的龙女八岁成佛。你们会问,她没有修布施啊?
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讲的是即身成佛,也是在龙宫里面说的。
法华经和金轮咒王经都是讲快速成佛,都是在龙宫里讲。而且现在,大部份的华严经还在龙宫里面,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很小一部份,连万分之一都不到。
就要说到龙,我以前常常看大藏经,佛在经里面说龙是怎么来的呢?
一是只修布施不持戒,所以掉到畜生道里成了龙。
二是身持戒而心里还很贪女色和食物,死后就变成龙。
其实身持戒也很了不起,那是因为他上一世修了布施,所以这一世身体能够持戒,虽然心里还很贪。
我这里说的龙,都是指海里的有大神通的受乐报的龙,不是指陆地上受苦报的大蟒蛇。
如果他们上一世修布施时是以般若摄持的,那他们就功德无量,不会掉到畜生道里变成龙,可见他们的布施不是以般若摄持的。
可是佛在佛经里面说:文殊菩萨常常在龙宫宣讲法华经,而且只说法华,惟就是只的意思,就是说龙宫里面的龙全都是快速成佛的根器,而佛在人间只讲了一次法华,华严经也是从龙宫里取来的,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也是在龙宫说的。
可见有漏的世间善业对成佛是无比重要的!
海龙是畜生那是佛说的,不是我说的,我个人是非常的尊敬崇拜龙王,顶礼各位龙王!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10 15:38 编辑 ]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但是我有一个非常伟大的善知识在引导我,有喇荣五明佛学院这么殊胜的传承来加持我,我想这是比任何一本经典都更有意义。》
你看看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圣地的益西彭措堪布说的话吧:
一封信
给每位显密学会学员的一封信
显密学会的各位学员:
浊恶时代,人们善根微薄,斗争坚固,魔强法弱。力挽狂澜虽非区区如我者所能,然而想着报答上师法乳之恩,感念如来出世悲怀,勉力支撑着这衰病不堪并且每况愈下的瘦弱身体,日夜不敢懈怠。为了在成就有缘者的法身慧命上作一些助缘,以一己绵薄之力和中心发心人员们的共同努力,不断向学员们***一份份学习资料,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尽求其联系实际、析理透辟、细致入微。目前部份学员产生的一些法喜,虽说尚属浅层和少数,也聊可暂时安慰此心,将一些因普遍趋鹜浮华而罕求其实等末法衰相所引发的厌离心绪放下,为继续保持和增上团结的有缘学员们,仍然打算着一些教学安排。然而身体和心力都在衰减,不知还能撑持多久,也未卜继续下去是否有其真实意义。
作为多年在上师如意宝座下深入显密学修和授课的我,虽然乏善可呈,但对显密佛法完整的修学系统以及所应遵循的规则和所应避免的禁忌,上师恩泽所赐,有着直接的了解。从与汉地佛友结缘以来,我一直在对应这套传承系统,关注着广大佛友的特有修学状况。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和多方面多角度的接触,了解到法的生疏和浅尝辄止,是目前大家法不入心的主要而普遍的原因。甚至大多数学员虽然已经学习过《广论》和《正法妙音》的引导,但内心真正建立“一切至言皆是实修教授”的定解者,实属寥寥;或稍有观念,也信解不深。总认为所学和所修是分开的两回事,没法将经论学习和身心修行对照思维,不能对纯正可靠的佛法生起踏实依止,由此失去了很多转变内心的机会,还往往以高法或形相密法搪塞自己的贪嗔痴和安慰自他的来生后世,从而让暇满人身在虚度中一天天耗尽,与大师佛陀的度生事业失之交臂。闻多则思广,思广则修利。现在佛友们最迫切的是中间“思广”严重不足。这一中间环节缺乏,则无法体味到因“闻思”基础而产生的修行转心力量,反觉法的力量不够,转求它途。如此下去,定将出现法学越久离法越远的法油子心态,是有福报中的缺福报(略有听闻之福,缺少思维和真实修行之福)。
尤其,时代纷扰之下,佛友们面对诸佛旷劫卓绝苦行所得来的大宝佛法时,也大都心粗气浮,求成过急,将根基定位在古佛和诸祖之上,以吃快餐面的心态,执迷于五颜六色的新奇法门,追逐成风。不知道佛法是精细当中的至极精细,深妙当中的无比深妙,次第当中的最严次第,粗浮心是不抵用,不济事的。若对经教甘露法药没有沉潜的工夫,则无法在无明妄动的心识当中生起趋向于精细和深透的智慧,将永远不见佛法真容,缘于佛法所作的一切,也往往成了自以为是所衍生出来的诸多歧途。从趣入圣道最胜之门的皈依来说,如宗大师所云:“若善了解,则诸经论多是开示三皈功德”。在这佛陀示寂的当前,我们对三宝的了知,除了纯正佛法之外,还有什么途径呢?所以,佛法没有听闻,就没有听闻层次对佛陀的了解,就不可能有这一层次的皈依佛宝;没有进一步的佛法思维,就没有思维层次对佛陀的进一步理解,也就不可能有这一层次的进一步皈依佛宝;没有不偏的佛法现证功夫,就没有修行层次对佛陀的深层理解,更不可能有这一层次真实的皈依佛宝。若说“我从心里完全相信佛陀,不需要深入闻思,也可以生起皈依的虔诚”,其实这也只是相信了自己内心里面对于佛陀的认识。如果来观察内心中对佛陀的这一认识,倘其不知经论介绍的功德,心中认为的佛陀却成了能够给我们治病求财等的精灵鬼神,也就皈依了精灵鬼神;甚至对于佛陀的清净妙法身,在听闻后思维不够,辨识有误,心里的佛陀便理解成了大自在天等的体相,也就被自己见解欺骗的同时,“很自信地”皈依了大自在天等外道天神。对佛宝的皈依是这样,对法宝和僧宝的皈依也同样如此,我们了解和理解的是什么,也最多能皈依到心里认知的这个法。所以,如同全知麦彭仁波切所说:虽然以缘起力,三宝本身的威名不可思议,但从现在我们内心依止的体相来说,并没有真正依止上三宝的体相。因此,没有系统佛法的闻思,信仰成了迷信;而迷信的心中,没有三宝的体相,只是一片空白或者自以为是所派生出的种种偏邪;没有三宝的一颗心,无论依靠自学还是共修哪种形式,不管是在学显学密还是在闭关苦行,也不管做了多少形像上的慈善还是火供,是在自利还是在利他,三宝在他的内心,不幸——隐没了,这颗心处在自己的暗劫之中。可叹的是,这样的暗劫普遍于当前学佛群体!有多少佛法在这个热闹的世间呢?佛法在这个世间已近隐没。这是到此次下山为止,越来越明显而沉重的感受。
所以,我祈愿学员们,对不偏闻思和真正修行,作朴实无华的投入。为呈现自己的正法时代和救助他人的内在暗劫,珍惜佛法如意宝,尊重精进!
另外,般若班目前很多课程基本进入复习阶段,还望各位学员主动珍惜这种安排,将此次乃至以后的复习等,当作是熟悉和深入法义、建立内在真实佛法的机会。一切都很无常,不保这样的机会还有多少。同时,希望各位学员呈献的法供养,是平时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对每一堂课的殷重听闻和精思细想,而不是考试分数的结果。更不能天真的以为不被上师三宝发现,而寄望于抄袭等以谄诳分数让他们欢喜。因为在上师三宝面前不存在任何的所谓秘密,也不会接纳谄诳心行,而且我们也不是在给恶业负担本已普遍超重的修行者,提供以严厉的对境而大造恶业的机会。所以过去倘有缺失者请诚心忏悔,此次以后则发清净心,以精进复习的过程和主动与佛友团结的意乐作为一次次清净的上品法供养,祈愿上师三宝欢喜,佛法兴盛在自他相续。
益西彭措
2009-3-19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UID24681 帖子1774 精华1 积分4852 在线时间741 小时 注册时间2009-2-13 查看详细资料
编辑 引用 使用道具 报告 评分 回复 TOP
尔时世尊作是思维。请问,佛陀作是思维是有想无想?
佛入般若大定时的思维,既不能说是有想,也不能说是无想。
更不能说是非有想非无想,也不能说是即有想即无想。
超四句,绝百非。所以说是不可思议。
原帖由 智铠 于 2010-2-10 15:23 发表
念佛的是谁,参柏树子和狗子无佛性了。那只是个话头的引子而已,没啥敢参不敢参的。敲门的瓦子。还分个高低优劣?至于呵佛骂祖。那是祖师显示向上一招而已。当做实法就是破佛法身。罪在无间了。
你当做实法就是破佛法身。罪在无间了
你不当做实法就是欺师叛祖,偷心不死!
你们说什么都是示现,示现时那就是真的,不是示现,示现完了以后你才能说他是示现,你用它时,就要把它当成真的,不能把它当做示现。
佛是没有生老病死的,佛的禅定力已证得究竟,想活几万亿大劫都可以。
但是,为了让凡夫明白生老病死的痛苦,佛也示现出生病和死亡。
我们学佛的人,也会生病,也会死亡,哪怕你活得再久。
佛示现出无常,就是要让人明白无常的道理,对金钱,女色,权力,这些障道的东西都要舍掉。
你不要跟我说佛是常乐我净的,那是佛的事,不是你。
你还是有生老病死的,对吧。
你有生老病死,就不能否定佛的生老病死。
你学佛了,不代表你就是佛了。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佛经上常说佛陀的定有出有入。我没有说佛陀的定有出有入。
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句话我听过,这句话八地的菩萨就能做到。
那你有没有听过华严经中这一段呢,这一段也常被禅宗的祖师引用:
若有闻此光差别 能生清净深信解 永断一切诸疑网
速成无上切德幢 有胜三昧能出现
眷属庄严皆自在 一切十方诸国土
佛子众会无伦匹 有妙莲华光庄严
量等三千大千界 其身端坐悉充满
是此三昧神通力 复有十刹微尘数
妙好莲华所围绕 诸佛子众于中坐
住此三昧威神力 宿世成就善因缘
具足修行佛功德 此等众生绕菩萨
悉共合掌观无厌 譬如明月在星中
菩萨处众亦复然 大士所行法如是
入此三昧威神力 如于一方所示现
诸佛子众共围绕 一切方中悉如是
住此三昧威神力 有胜三昧名方网
菩萨住此广开示 一切方中普现身
或现入定或从出
或于东方入正定 ,而于西方从定出 。
或于西方入正定 ,而于东方从定出
或于余方入正定 , 而于余方从定出
如是入出遍十方
是名菩萨三昧力
尽于东方诸国土
所有如来无数量 悉现其前普亲近
住于三昧寂不动 而于西方诸世界
一切诸佛如来所 皆现从于三昧起
广修无量诸供养 尽于西方诸国土
所有如来无数量 悉现其前普亲近
住于三昧寂不动 而于东方诸世界
一切诸佛如来所 皆现从于三昧起
广修无量诸供养 如是十方诸世界
菩萨悉入无有余 或现三昧寂不动
或现恭敬供养佛 于眼根中入正定
于色尘中从定出 示现色性不思议
一切天人莫能知 于色尘中入正定
于眼起定心不乱 说眼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于耳根中入正定
于声尘中从定出 分别一切语言音
诸天世人莫能知 于声尘中入正定
于耳起定心不乱 说耳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于鼻根中入正定
于香尘中从定出 普得一切上妙香
诸天世人莫能知 于香尘中入正定
于鼻起定心不乱 说鼻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于舌根中入正定
于味尘中从定出 普得一切诸上味
诸天世人莫能知 于味尘中入正定
于舌起定心不乱 说舌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于身根中入正定
于触尘中从定出 善能分别一切触
诸天世人莫能知 于触尘中入正定
于身起定心不乱 说身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于意根中入正定
于法尘中从定出 分别一切诸法相
诸天世人莫能知 于法尘中入正定
从意起定心不乱 说意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
童子身中入正定 , 壮年身中从定出 。
壮年身中入正定 老年身中从定出
老年身中入正定 善女身中从定出
善女身中入正定 善男身中从定出
善男身中入正定 比丘尼身从定出
比丘尼身入正定 ,比丘身中从定出 。
比丘身中入正定 学无学身从定出 。
学无学身入正定 辟支佛身从定出
辟支佛身入正定 现如来身从定出
于如来身入正定 诸天身中从定出
诸天身中入正定 大龙身中从定出
大龙身中入正定 夜叉身中从定出
夜叉身中入正定 鬼神身中从定出
鬼神身中入正定 一毛孔中从定出
一毛孔中入正定 , 一切毛孔从定出 。
一切毛孔入正定 一毛端头从定出
一毛端头入正定 一微尘中从定出
一微尘中入正定 一切尘中从定出
一切尘中入正定 ,金刚地中从定出 。
金刚地中入正定 ,摩尼树上从定出
摩尼树上入正定 , 佛光明中从定出
佛光明中入正定 ,于河海中从定出 。
于河海中入正定 ,于火大中从定出
于火大中入正定 于风起定心不乱
于风大中入正定 于地大中从定出 。
于地大中入正定 ,于天宫殿从定出 。
于天宫殿入正定 ,于空起定心不乱 。
是名无量功德者 三昧自在难思议
十方一切诸如来
于无量劫说不尽
一切如来咸共说
众生业报难思议
诸龙变化佛自在
菩萨神力亦难思
欲以譬谕而显示
终无有谕能谕此 然诸智慧聪达人
因于譬故解其义 声闻心住八解脱
所有变现皆自在 能以一身现多身
复以多身为一身 于虚空中入火定
行住坐卧悉在空 身上出水身下火
身上出火身下水 如是皆于一念中
种种自在无边量 彼不具足大慈悲
不为众生求佛道 尚能现此难思事
况大饶益自在力 譬如日月游虚空
影像普遍于十方 泉池陂泽器中水
众宝河海靡不现 菩萨色像亦复然
十方普现不思议
此皆三昧自在法 唯有如来能证了
如净水中四兵像 各各别异无交杂
剑戟弧矢类甚多 铠胄车舆非一种
随其所有相差别
莫不皆于水中现 而水本自无分别
菩萨三昧亦如是。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11 21:50 编辑 ]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你问:<<在问你这个不可思议有个本体没个本体?(是个什么)假如有体。以何为体?有体那不可能不思议。有海就有浪。有太阳就有阳光。假如无体。那是句空话了。还说什么思议不思议的、>>
我的回答:说有说无都是戏论,戏论就是可思议,而不是不可思议。
《假如无体。那是句空话了》正是因为空,所以才能含现万有,这个空也不可得,若是可得,即不名为空。
佛说:阿赖耶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没有本体,就是断灭空,故不是没有本体。
《不是没有本体》不等于《有本体》。
说有本体,就是堕常见,恐彼分别执为我,故也不能说有本体。
大般涅盘经说: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既已寂灭一切意识种子暴流微细相续,故不能说有本体,但又不是断灭,故也不能说是无本体。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你不能说佛是有为,因为佛已灭除一切心意识相续流注。
你也不能说佛是无为,因为佛的事业尽未来际无量劫海都不会停止。
你用般若考问我是没有用的,我在十年前就牢牢记住了六祖坛经的最后一段。
说般若,要在有,无,正反,两面来回荡。
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则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
六祖坛经的最后一段: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quot;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著相,即长邪见。若全离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则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11 21:38 编辑 ]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所以佛说要慢慢打磨尘垢嘛。
你有佛性,也不能说你就是佛。
苍蝇蚊子也有佛性,你总不能说苍蝇蚊子也是佛吧。
你就算特别上根器,一下子悟了无生法忍证八地果,和佛比起来,也还是连万亿分之一的功德都没有。
性是佛性,佛性人人都有。但人人都有生老病死,苦不堪言。
我有说过要百物不思吗?我叫人要多修布施。
〈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外面是假相,那里面又是个什么东西呢?
法华经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自性只是个名词而已,毫无意义。
禅宗祖师说过:饥来吃饭困来眠。所以我要叫人多修布施。
夫众善所归。皆宗实相。如空包纳。似地发生。是以但契一如。自含众德。然不动真际。万行常兴。不坏缘生。法界恒现。寂不阂用。俗不违真。有无齐观。一际平等。是以万法惟心。应须广行诸度。不可守愚空坐以滞真修。若欲万行齐兴。毕竟须依理事。理事无阂。其道在中遂得自他兼利。而圆同体之悲。终始该罗。以成无尽之行。若论理事。幽旨难明。细而推之。非一非异。是以性实之理。相虚之事。力用交彻。舒卷同时。体全遍而不差。迹能所而似别。事因理立。不隐理而成事。理因事彰。不坏事而显理。相资则各立。相摄则俱空。隐显则互兴无阂则齐现。相非相夺。则非有非空。相即相成。则非常非断。若离事而推理。堕声闻之愚。若离理而行事。同凡夫之执。当知离理无事。全水是波。离事无理。全波是水。理即非事。动湿不同事。即非理。能所各异。非理非事。真俗俱亡。而理而事。二谛恒立。双照即假宛尔幻存。双遮即空泯然梦寂。非空非假。中道常明。不动因缘。宁亏理体。故菩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涉有而不乖空。依实际而起化门。履真而不阂俗。常然智炬。不昧心光。云布慈门。波腾行海。遂得同尘无阂。自在随缘。一切施为。无非佛事。故般若经云。一心具足万行。华严经云。解脱长者告善财言。我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佛。随意即见。乃至所见十方诸佛。皆由自心。善男子。当知菩萨修诸佛法。净诸佛刹。积习妙行。调伏众生。发大誓愿。如是一切。悉由自心。是故善男子。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水润泽自心。应于境界净治自心。应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心。应以佛自在开发自心。应以佛平等广大自心。应以佛十力照察自心。古德释云。心该万法。谓非但一念观佛由于自心。菩萨万行。佛果体用。亦不离心。亦去妄执之失。谓有计云。万法皆心。任之是佛。驱驰万行。岂不虚劳。今明。心虽即佛。久翳尘劳。故以万行增修。令其莹彻。但说万行由心。不说不修为是。又万法即心。修何阂心。
问曰:祖师云。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体。涅槃经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如何劝修。故违祖教。
答:祖意据宗。教文破著。若禅宗顿教。泯相离缘。空有俱亡。体用双寂。若华严圆旨。具德同时。理行齐敷。悲智交济。是以文殊以理印行。差别之义不亏。普贤以行严理。根本之门靡废。本末一际。凡圣同源。不坏俗而标真。不离真而立俗。具智眼而不没生死。运悲心而不滞涅槃。以三界之有。为菩提之用。处烦恼之海。通涅槃之津。夫万善是菩萨入圣之资粮。众行乃诸佛助道之阶渐 。若有目而无足。岂到清凉之池。得实而忘权。奚升自在之域。是以方便般若。常相辅翼。真空妙有。恒共成持。法华会三归一。万善悉向菩提。大品一切无二。众行咸归种智。故华严经云。第七违行地。当修十种方便慧殊胜道。所谓虽善修空无相无愿三昧。而慈悲不舍众生。虽得诸佛平等法。而乐常供养佛。虽入观空智门。而勤集福德。虽远离三界。而庄严三界。虽毕竟寂灭诸烦恼焰。而能为一切众生起灭贪嗔痴烦恼焰。虽知诸法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自性无二。而随心作业无量差别。虽知一切国土犹如虚空。而能以清净妙行庄严佛土。虽知诸佛法身本性无身。而以相好庄严其身。虽知诸佛音声性空寂灭不可言说。而能随一切众生出种种差别清净音声。虽随诸佛了知三世惟是一念。而随众生意解分别。以种种相种种时种种劫数而修诸行。维摩经云。菩萨虽行于空。而植众德本。是菩萨行。虽行无相。而度众生。是菩萨行。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萨行。古德问云。万行统惟无念。今见善见恶。愿离愿成。疲役身心。岂当为道。答此离念。而求无念。尚未得真无念。况念无念。而无阂乎。又无念但是行之一。岂知一念顿圆。如上所引。佛旨焕然。何得空腹高心。以少为足。拟欲蛙嫌海量萤掩日光乎。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12 12:47 编辑 ]
问:诸佛如来三乘教典。惟有一昧解脱法门。云何广说世间生灭缘起。拟心即失。不顺真如。动念即乖。违于法体。
答:若论一相一味。此乃三乘权教。约理而言。即以一切因缘。而为过患。今所集者。惟显圆宗。一一缘起。皆是法界实德。不成不破。非断非常。乃至神变施为。皆法如是故。非假神力暂得如斯。才有一法缘生。无非性起功德。华严经云。此华藏世界海中。无问若山若河。乃至树林尘毛等处。一一无不皆是称真如法界具无边德。
问:经云。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又云。取相凡夫。随宜为说。若得理本。万行俱圆。何须事迹。而兴造作乎。
答:此是破贪著执取之文。非干因缘事相之法。净名经云。但除其病。而不除法。金刚三昧经云。有二入。一理入。二行入。以理导行。以行圆理。又菩提者。以行入无行。以行者。缘一切善法。无行者。不得一切善法。岂可滞理亏行执
我刚看了陈光标在电视节目《一虎一席谈》里面的讲话,他说,因为这么多年来帮助了很多走投无路的人,所以晚上常常开心得笑醒过来,和老婆分床睡已三年了。
我以前看一些人写的书,说初地的菩萨因为证得空性而欢喜,我就觉得不对,因为我认为是因为作善事后很欢喜很开心,因为开心欢喜而证入空性,而不是因为证入空性后才欢喜。
但是很多大师的书上都是写因为证入空性后才欢喜,和我自己的修行经验相反。
今天,看了陈光标的电视节目,我就很自信了,书上写的不对。
很多人把初地菩萨看得很高很高,但是华严经上写得很清楚,初地菩萨多做小国王,并不是非要用般若玄理把初地给神化,小国王只不过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一级的官而已,并不是很难修。
我认为,一般的人,只要连续修上几十年的布施,都可以证到初地。
---------------------------------------------------
我没有否定初地证入空性,但问题是怎么证的?
是因为修般若证入?还是因为修实际的布施而证入的?
常常修习真实的财布施会产生真正的大欢喜,从而因此证入空性。
严格的说,初地只不过是见到了空性,离真正的证入还差十万八千里。
因为一些人常常否定有漏的人天善业。
但是有漏的人天善业如果做得太多就会发生质变,变成无漏的。
而传统的中国式的佛教认为一定要证入空性后做善事才会有意义。
现在,2楼的,你明白我在说什么了吗?(注:别人发的反驳的话没有收录,只收录了我回复的话,下面也一样)
------------------
布施是要以般若为摄持,但是问题是要先修布施而不是先修般若。
但是,如果大量的行善积德,一旦听闻到空性,就会立刻证悟,非常的快。
参悟空性是非常困难的事,但是布施却不困难。
禅宗就是讲悟后再修或悟后不修。
我说的是修了再悟。
我不反对听闻般若。但是听闻了般若而不修布施就想证初地那是不可能的,除了密宗以外。
《福慧双修,悲智双运,不分先后,圆融一味.》
你这个是佛的境界,凡夫是不可能双运的,都是要有先后的。
否则宗克巴大师就直说密宗双运好了,为什么要写两大本次第?
一定要有先有后,宗克巴大师说从释加佛传下来的实修教法就是要先修止后修观,先修福后修慧。
到了中国就啥子都双运,结果啥子都运不起来。
表于 2010-2-7 18:20 只看该作者
从法华经和密宗的见地来看,一切世间有漏的善其实都是无漏的,都可以成为成佛的不坏金刚种子。
佛只对小乘和般若乘的人才说世间有漏的善是不能解脱的。
因为小菩萨不喜欢听般若空性,所以佛才说有漏的善没有用,其实是有用的,所以佛说法华经和密宗直接开示佛境,不留方便,因为所有的方便都是究竟。
大般若经我看过三年,我希望你也把法华经看三年。
法华经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一念假中空同时现起。是假,名有漏,是空,名无漏,是中,名佛境。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7 18:26 编辑 ]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但是,善事做多做久以后,就不是善心开发而已那么简单了。
你执着于这个不执着,也是一种魔。楞严把它叫做空魔。
出离心有两种,一种是因为很苦,所以要先把财全部都布施掉,然后出家证果。二是因为大悲心,要出离去专修禅定,禅定是由净戒而生起的,而净戒是由布施而生起的,这点在很多佛经上都写着呢,你不把布施修好,一个人出离到深山里面,结果就是自己在那里搞手淫,连凡夫都不如!
你刚刚叫我不要执着于善法,你的立论就是不执着,不执着本身就是一种法,就是执着。所以佛在金刚经上面说:我没有说过法,你们不要谤我说法。
你本人估计还不是佛吧,你不是佛,那么只要你一开口,说的就是法,有法就会有法执,所以佛说实无有法名为菩提。
我说的欢喜与一般人的欢喜不是一回事。
等你能修到常常从梦中笑醒时,再来说吧。
若空性可得者,即不名为空性。
表于 2010-2-7 19:34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誓救慈亲 于 2010-2-7 19:30 发表
楼主,你辩驳的太多了,男人不要那么多话,人家说一句,你顶一句,何必呢?我们都在学佛,平常心对待吧!南无阿弥陀佛
所以你要以平常心看待我的回复,你何必劝我不回复呢?
]
引用:
原帖由 金翅鸟 于 2010-2-7 19:34 发表
哎,看他头像,癫狂人说癫狂语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有相时,正是无相之妙用。
若执于无相,即是有相,有相即有苦恼,所以你们都来驳我。。
得与不得,都是空性。这可是你自己说的。
不得空性,也是空性,所以专修布施也能证入空性,你应该明白了吧。
阿弥陀佛的化身永明延寿禅师在宗境录里面说过:诸法至极,皆成菩提。
意思是说:取或者舍到了极点,都能证得菩提。
佛经上面说:宁可执有见如须弥山,莫可执无见如介子许。
执有见的善业到了极点,一闻空性,即当下立刻证入。
执无见者,百千万劫堕般若大酒坑,迷醉不醒。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7 20:51 编辑 ]
诸法至极,皆成菩提。可是不包括恶业,恶业只有大菩萨才可以练习。
初学的人只能执取于善业。
是你自己在胜义谛和修行次第上转换不过来,而不是我偷换概念。
正因为有空性,所以才有因果。
正因为一切法本来圆满,所以才要依方便法按次第修,方便是指依有漏的善业而生成无漏的善根,是你自己把方便理解为杀盗淫了,劝你好好看一下法华经吧。
菩提心为因?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菩提心为何物?
若说胜义谛,则菩提心不可说,直修布施就证。
若说俗谛,则不断的布施正是大悲心和大菩提心的根本。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我只想对你说一句话,严格的说,初地只是见到空性,而不是证入。
到了八地无生法忍,也只不过证入小部份的一点点空性。
只有佛才是证到了完全圆满的空性。
事与理是不二的,如果证入了空性,必定证得一切法。
法华经说: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过十小劫已,一切诸法悉现于前,乃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换句换说,如果不通达于一切法,就不是真正圆满的空性。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12 22:24 编辑 ]
二禅三禅都是外道和小乘共用的禅定。
三殊胜之发心,我前面已经说过了,佛说三心不可得。若说胜义谛,则菩提心不可说,直修布施就证。
若说俗谛,则不断的布施正是大悲心和大菩提心的根本。
真正明白空性的人,不会说空性,更不会拿空性去指责别人。
那些整天把胜义谛挂在嘴上的人,已经把胜义谛变成了一种名词,一种名相,就和拖拉***的官寮一样惹人讨厌。
佛说依义不依语,如果把空性变成名词以为常念叨一下就是空性了,那其实就非常的可悲了。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8 12:06 编辑 ]
是你们先不讲道理,说要删帖的,如果你说得过我,我就自己删。
可是你们喜爱用暴力,所以你们得到的也就是暴力。
这是你们自己的因果报应,与我何干?
如果有人说他证了空性,你可以拿世间一切的学问来考他。
古代有个僧人念大悲咒,后来世间一切杂学无所不通。
我只想对你说一句话,严格的说,初地只是见到空性,而不是证入。
到了八地无生法忍,也只不过证入小部份的一点点空性。
只有佛才是证到了完全圆满的空性。
事与理是不二的,如果证入了空性,必定证得一切法。
法华经说: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过十小劫已,一切诸法悉现于前,乃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换句换说,如果不通达于一切法,就不是真正圆满的空性。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8 12:31 编辑 ]
你说的太对了,我们的思想都是假的。你思想的不是。议论的更不是。
所以我说啊,布施的无漏性是你所难以思议的。佛说要布施,你就照着做就是,不要管有漏无漏。佛说做世间人天的善法也能成为成佛的善根,你就要相信,这是法华经说的,不是我说的哦。
我说的真心就是指看到别人很可怜,真诚去帮别人,而不是为了得到回报,是属于有相的慈悲心。
我们是凡夫,三心不可得,你就没有办法去攀缘,没有办法和不在三心中的佛结上缘。所以佛才要设种种方便,让你和佛结缘,种下无漏的金刚种子。
我没有转话题。我也没说我证了初地。我只是按照佛经在说一个道理。
华严经上面说,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若令众生欢喜,则令如来欢喜。你令如来欢喜了,你就和佛结上缘了,和佛有缘就是无漏的善根,因为佛是无漏的。
你看懂了什么?佛在法华经里面已说了:若人善软心,皆已成佛道。
你们非要说悟了空性做善业才有用,究竟是谁在反对佛语?
你终于承认是因欢喜而证入空性,这是个法门,而因证到空性而欢喜,是受用。
这就够了,刚开始修,肯定有杂念,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此时修的善业对成佛也是很有用的!
佛说的是以无相心而施,你证了无相?
你要搞清楚这个无相是怎么来的!是动动嘴假说来的?还是实修来的?
你们总是在倒果为因,把如来见回为己解。
佛的见地很高那是佛的事,与你何干?你真能保证自己真的是无相了吗?哈哈,可笑,自欺欺人。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9 19:16 编辑 ]
原帖由 ceeg169 于 2010-2-9 09:06 发表
若人善软心,皆已成佛道
柔软心。为随顺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的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慢慢做闻思修。
看到众生的恶业也做随顺吗?那大家都去杀盗淫好了,何必学佛。
我没有说我悟入如来知见。
那你们就无相了吗?没有的话,也不要驳我,是你们先驳我的。
佛当年看到僧团里有犯戒的人,就停止说法,一定要把犯戒的人赶出去,然后才重新开讲,这在佛经上很明白的写着哩。
162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9 09:25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们以为念一念金刚经,然后自己就肯定已经无相了。
那么,我念了那么多的法华经,华严经,大般若经,你们就应该按法华经经中说的很肯定《骨胶原》这个人已经成佛了,你们就要听我的。
这就是我按你们的可笑逻辑得出来的结论。
前面一句你把它省掉吗?你又在断章取义。
你们的观点,就是念一念金刚经,自己就大功德很无相了。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9 09:38 编辑 ]
法法皆可证入空性,但是修布施最快最容易,因为空性是很难悟的,需要大智慧才能悟入,而佛说因为修止得成于观,因为修福生出智慧,你们把次第弄反了!弄反了以后就修得很慢很难。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
佛在大般若经里面说,初地的菩萨,看到很痛苦的贫病众生,生慈悲心,给与种种财宝和医药,令众生得到安乐,尔时,菩萨看到众生获得安乐解除痛苦,因此心大欢喜,这种欢喜快乐比灭尽定的罗汉所受的禅定乐还要乐上很多倍。
在华严经上,三地的菩萨也不过证到非想非非想定,比罗汉还差一点,到四地五地才出轮回证灭尽定。
,佛说由定生慧,般若有多高,禅定就有多高深,而初地的禅定远远比不上罗汉,可见初地的快乐是因为大悲布施,而不是因为空性和禅定,因为大悲布施的大欢喜心才见到了空性,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次第。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我的意思是初地菩萨的禅定比不上非想非非想。
初地菩萨的发心很大,但是证的很浅。论发心的话,你都比罗汉大。
但是论禅定道行,只有7地的菩萨才能超过罗汉。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你以为初地很难证吗?那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禅宗的祖师都证了八地。
你修那么难的般若都证了8地,我修这么容易的布施为什么不能证初地?
你先去好好把华严经十地品看熟了再来和我说吧。
佛在大般若经,解深密经和大宝积经里面都说过:
依靠常久的布施,能引发无漏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由慧生无漏解脱。
我只问你一句,为什么华严经的十住 十行 十回向的菩萨的境界神通都比初地的要大?
初地不过是得百三昧,能震动百佛世界而已。
如果初地真的很高很高,为什么不能像十住菩萨那样能震动无量世界?
可见华严是在说事,而楞严只是在说理。
你用楞严理上的次第去反驳华严事上的次第就行不通。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真的证了就一定不说,这是楞严经说的。
我没有证,我才敢大声的说,我要是证了,我也不说。
佛在经里面说得很明白了,施戒忍为福,精进和禅定是福慧都有,而般若只是智慧,佛在经中说,如果只修般若不修布施,来世就会很大智但却很贫穷痛苦,容易退失菩提心。
如果照你说的意思,华严经就该被烧掉,不准看不准说,因为那都是大菩萨的境界。
我们只用抱着金刚经yy一下就够了,一旦谈到事相上,就容易穿梆的,哈哈。
对啊,初地的神通比不过十住的菩萨,所以不能说初地比十住要高。
佛如果没有神通,佛法早就灭掉了。
你可以看华严经,一地一地的,越往上神通越大。佛的神通最大。
《入菩萨行论》说:一切皆舍尽,我心成涅盘。
一切皆舍尽,就是要专修布施,光是嘴上说说有用吗?
施是有次第的,要先修财施后修法施。
不修财施,则听你讲经的人不多。
不修财施,则无福多闻,不多闻,说的法就很偏会害人。
身体的布施是要有定力才行的,要先修财施,财施修多了会引发忍力和定力,然后才可以修身施而不退悔嗔恨。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9 12:18 编辑 ]
初地的禅定的确比不上一些真正的外道仙。
佛说菩萨发心比外道和小乘大,没有说是禅定。
你也发了菩提心了吧,可是你有菩萨的五通吗?你每天能利益几个众生?
发心你懂不懂?就是说我肯定会做成,但是我还没做成,这就叫发心。
发菩提心是远报,不是现世报。
你可以看华严经,三地的菩萨还在修非想非非想定,比罗汉都不如。
华严经的十地品,你去看一看,一地比一地高,一地比一地神通大,最后就是佛。
初地菩萨果位是比罗汉要大的,但是罗汉的神通比初地要大很多。
换句话说,罗汉只要一发心,就证7地,这是古代禅门常常说的。
佛经上面凡夫也是可以发菩提心的,发菩提心后不一定会有神通。
法华经上说:发心而没有神通的是小菩萨。发心且有神通的是大菩萨。
可见发心后不一定有神通。被称作是菩萨的人一定是已发了菩提心的。
我也说了,罗汉一发心就能立刻证7地,凡夫一发心就能证7地吗?
禅定越深,神通也就越大,但果位是佛制定的,与神通和禅定无关。
菩萨因为菩提心,所以远报比罗汉大很多,所以说菩萨比罗汉大,但是现世则不如罗汉。
我再问你一句,从初地到十地再到佛地,是不是果位越高神通就越大?
你不能否认吧,这就够了,要比的话只能在一个系统里面比,你扯其他的做什么?
如果按你说的,初地果位比十住要大,但神通却比不上初地。
那为什么十地里面没有出现《十地比初地大,神通却比初地小》的情况?
为什么佛要说十地是菩萨最初所学,就像学梵文和英文,都要先学字母,英文是26个,梵文多一些。
十地是菩萨最初所学,你为什么要在前面还加上十行十住?古代大师这么说你也就信了对吧。
我告诉你,在古印度,有专门一派叫做十地宗,古人是最重十地品的,如果初地那么高,古人为什么不先修十住十行,而是一开始就十地?
十地是从凡夫到佛的一个完整次第。
所以不能把十住和十地排在同一个次第里面。
十地是一个次第,十住又是另外一套系统。
小乘系统里面,也是果位越高,神通越大。
是你把不同系统的果位和神通混为一谈。
要比,只能在同一个系统里面比。
十地和十住都是大乘里面的菩萨道,而罗汉不是菩萨道。
你前面说:初地果位比十住要大
而我不承认你这个观点。佛说的很明白了,一发心,然后就要开始修初地,如同英文学字母一样。而不是在初地前面还有什么十行十住。
你帖的这个是佛说的吗?
佛说最初是学十地,就如同学英文要先学26个字母一样,这就够了。
古代的高僧解华严经喜欢圆顿事理无碍怎么讲都可以。
请你拿出佛说的来证明。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9 14:02 编辑 ]
你不懂中文吗?明明是你拿十行十住和初地比的。
你说初地前面还有个十行十住。我说没有。
佛说最初修学就是十地,你要信佛!
十行品里面,第一个说的是欢喜行,就是专修布施。
古德把华严经分为信解行证,第一个信是最难的,是要信佛的广大圆顿境界。
上海佛学书局出的华严经,开头序问里面有个华严宗的祖师写的一个偈:
学道先须细识心,细中之细最难明,个中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是佛心。
细中之细就是禅定的功夫了,而不是先信后证,是信解行证同时圆满,禅定就是在证了。
净空法师也说:闻思修是同时修的,不是先闻后修。
十住品里面,第十住的菩萨智慧神通都比法王子菩萨要强。
法王子菩萨就是十地菩萨,十地品里面比喻为佛给十地菩萨灌顶就如同转轮王给儿子灌顶一样。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9 18:57 编辑 ]
布施也是一样的,把布施修到极点,就成佛了。
六个波罗密最后是同时圆满的,但佛在很多经中一再教人要先修布施。
因为布施最易入门,最快成就。
十信 十住 十行 十回向》是对十地的补充说明。
就好比修般若,要观空,怎么空呢?就要先布施掉。
布施就是般若的补充说明,如果不布施,你那个空就是顽空断灭空,不是佛的那个真空,佛在金刚经上说:于法不说断灭相,就是叫人要修布施,如果不修,因缘和因果就都断灭掉了,你怎么能成佛呢?要先由福生出智慧,再由智慧观照生出解脱。
当然你也可以不修布施专修般若,但是那样会极苦无比无法忍受,因为开智慧会把你的福气都消耗掉,把福气都转成智慧了,你福气不够了,就要受大苦,一大苦你就会退悔无法忍受,你前面的就都白修了。等过一段时间,你又要从头再来。
佛在经里已写说了:不修布施只修般若,来世会极贫穷痛苦。
你说的自他交换就是布施!
比如我穷,你就把你的富换成我,穷就给你。
比如我病,就把病气换给你,把你的本命元气布施换给我。
自他交换的菩提心要实修,不可空谈。
我以前看见有个人腿子摔了一下,很痛,我就和他交换,结果第二天我的腿子就痛得受不了我就不敢修自他交换了,还是老实修财施。
你自己去看大般若经吧,佛在经里已说了:不修布施只修般若,来世会极贫穷痛苦。
这个是佛说,不是我猜的。
我再说一遍,我从没有叫人不要看般若经不要修般若。
般若经看不看是你的自由,看了有什么结果,就各不相同了。
华严经说得很明白了:《又是菩萨住欢喜地。少见诸佛。以愿力故。广见数百千万亿那由他诸佛世尊。心大欢喜。深心爱敬。以上乐具。供养诸佛。及一切僧。以是福德。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因供养诸佛故。生教化众生法。多以二摄摄取众生。所谓布施爱语。后二摄法。以信解力行未善通达。》
后二摄法,以信解力行未善通达。未善通达,你怎么修?修不起来你能不偏废?
〈离垢地菩萨尔时于四摄法。爱语偏多。十波罗蜜。戒波罗蜜偏胜。余波罗蜜。亦皆修集。随地增长。〉
看见没有?连2地菩萨都有些偏呢。
比如你修戒和般若,你如果观空,女色本来是空的,你如果刻意去避女色,你的般若就不圆满。你如果不避女色,你就慢慢生染心,最后导致破戒,所以有时只能选一个。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他是不是初地,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如果他是初地,他就肯定不会说自己是初地,如果说自己是初地,就犯了自赞毁他的菩萨根本大戒。楞严经上说:只有死前才可以说。
如果你看过很多现代大德的传记,你就不会觉得初地很难了。
太虚大师,死时心脏烧不坏。近代出的肉身不坏菩萨,就非常的多。
慈航大师就是最爱修布施,肉身不坏。九华山也有几个肉身的,地藏经有一品专门教施。
我学佛十几年,常常看到佛经里面写什么什么的修法比布施钱财的功德大无量万亿倍,很多很多,真的是常常看到,把布施贬得一钱不值。
我想说的是,修布施的意义在于,破除你对钱财的贪执。
大威德之光里面,热罗大师的很多弟子都很快修出了大神通,有一个尼姑修了很久也修不出神通,热罗大师给她一看,就把她的一块银锭扔到大河里去了,因为这个尼姑对这块银锭非常的贪执,珍藏了好久,热罗大师给她扔到河里去之后,她很快就修出了大神通。
所以,修布施的意义在于,破除你对钱财的贪执,而不是为了修福。
你的意念力放在哪里,你就会在哪里得到成就。
身外的钱,会牵挂住你的意念力,这是在潜意识里面的,你自己没有办法发现。
当你把钱布施掉,你的意念力就会回到你的身体里面来,这时才能持好戒。
布施需要反复的练习,现代的人,需要修上十几年布施才能使你看到你自己的贪执,然后用意念把它断掉。我修了八年的财布施,也只看到一点点而已。把贪执断掉之后,修出来的才是真福德,以前的都只不过是在跟佛做交易罢了。
持戒修练意志力,肾藏志,要有志气,财气没有了,才会有志气,有志气才不怕死,才能断漏。有财气,就没有志气。持戒修好了后面就是忍辱,志气太盛则伤人,所以要忍,要把体内的能量进行压缩凝炼成一个点,忍太过则堕无为,所以要精进,精进在人体来讲就是本命真火,像火一样熊熊烧起来,所以佛说精进如火,很轻很快。精进太过则意念杂乱,所以要禅定,如大地一样如如不动,久坐伤脾,脾为土,土地的特性就是如如不动。禅定太过则愚痴,所以要广学无量法,无量为一,一为无量,是为般若,从此则方便:一念皆成佛缘,大愿摄一切众生界,一切法界,以此生大力,大力无量熏修,则生大智,最后一着,本来成佛,是为华严十地,十种波罗密,菩萨修学之根本。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初地的都不能通达,凡夫又怎么可能通达呢?
学佛要认真求实一点。
在文革时,把数学家都打倒,后来要造原子弹,有一个四元三次方程解不出来,那些大官还不是要屁颠屁颠的给那个曾被他批斗过的科学家去说好话赔礼道歉。
佛学比数学要难上万亿倍,时间和空间都可以任意转变,更是要严谨,不严谨,你就没办法实证。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9 15:57 编辑 ]
你有没有搞错,我从来都是主修福的,你却说我干慧?。。。。。。。
我从来都不认为自己很有智慧,但是看见你们这么明显的错误,不纠一下实在过意不去。
非常感谢,你说我丑,就是在给我消业,业消了我就会变美的。
我又没求你看,你可以不看,那是你的自由。
如果以般若摄持,就会成为出世间果位之因.。
古代大德已说得很明白了,要证到初地才能见到空性,见到空性才能以般若摄持。
你没有证到初地,就不能以般若摄持。
我给你举个例,法华经说:久读法华经的人,眼得8百功德,能见三千大千国土。
三千大千世界相当于100亿个地球。
你念金刚经,功德无量,那是远报,现证的你连一个功德也没有。
如果你现证了一个功德,你的眼就能看到整个地球,你现证了800个功德,你就能看到三千大千世界。
功德,是一个佛教专用名词,按法华经上写的,就是指一种生命能量。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发表于 2010-2-10 09:43 只看该作者
华严经的善财童子,因为前世专修布施,所以这一世钱财无量,故名善财。他布施修好了,所以在华严经上,他一身就成佛了。
法华经的龙女八岁成佛。你们会问,她没有修布施啊?
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讲的是即身成佛,也是在龙宫里面说的。
法华经和金轮咒王经都是讲快速成佛,都是在龙宫里讲。而且现在,大部份的华严经还在龙宫里面,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很小一部份,连万分之一都不到。
就要说到龙,我以前常常看大藏经,佛在经里面说龙是怎么来的呢?
一是只修布施不持戒,所以掉到畜生道里成了龙。
二是身持戒而心里还很贪女色和食物,死后就变成龙。
其实身持戒也很了不起,那是因为他上一世修了布施,所以这一世身体能够持戒,虽然心里还很贪。
我这里说的龙,都是指海里的有大神通的受乐报的龙,不是指陆地上受苦报的大蟒蛇。
如果他们上一世修布施时是以般若摄持的,那他们就功德无量,不会掉到畜生道里变成龙,可见他们的布施不是以般若摄持的。
可是佛在佛经里面说:文殊菩萨常常在龙宫宣讲法华经,而且只说法华,惟就是只的意思,就是说龙宫里面的龙全都是快速成佛的根器,而佛在人间只讲了一次法华,华严经也是从龙宫里取来的,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也是在龙宫说的。
可见有漏的世间善业对成佛是无比重要的!
海龙是畜生那是佛说的,不是我说的,我个人是非常的尊敬崇拜龙王,顶礼各位龙王!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10 15:39 编辑 ]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人在昏厥时。入无想定时
人在昏厥时,有两种,一种是浅晕,属于无记,但他的潜意识的微细流注还没断,如果断了,那他就死了,他还没死,所以没断。
深度的昏厥,介与死亡的边缘,这时会见到法性的极无比强烈的光芒,这在红教的中阴经里面已写过了,想必大家都看过。
入无想定时 ,表面上是叫做无想,但是其实还是有微细想着没有断,如果断了,就应该叫灭尽定,而不是叫无想定。
大乘的不思议,是指断除一切微细想着,最少要到第8地才可以做到。
就算要理解到这个不可思议,也要到初地才够,所以我常叫人努力修布施。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你说的都是明朝以后的,那时禅宗已经衰落,开始向教下和净土合并。
到了近代,学禅的胆子就更小,只敢参念佛的是谁,不敢参柏树子和狗子无佛性了。
古代的人,有大气魄,一信就入,一信就证。
现代的人,夸夸其谈,生死了无保障。
我问你,你敢说狗子没有佛性吗?古代的祖师就敢。烧佛像诃骂佛祖更是家常便饭,不设佛像又有什么呢
我记得有一个古代的禅宗祖师说:若是佛出世时我在的话,我就一棒子把佛打死,图个天下太平。
这样的话你敢说吗?你要是说了,保证不过几天你就吐血而死。
发表于 2010-2-10 11:08 只看该作者
法华经上的常不轻菩萨,对人很恭敬,只要见到学佛的人就下跪磕头。
但是你们要搞清楚,他为什么要见到学佛的人就下跪磕头?
是因为恭敬吗?不是的。
如果他真的对别人都很恭敬顺从,别人为什么要常常打他,骂他,还叽笑他,把他叫做是常不轻?
常不轻这三个字,在法华经上是在骂他,不是在夸奖他很恭敬,你们不要搞错了!
法华经说;于时增上慢四众,轻贱是人,为做不轻名者,见其得大神通力,皆信服随从。
轻贱是人,为做不轻名者,轻贱就是在骂人,把他骂成常不轻,不是在夸奖他。
常不轻菩萨常常被人打骂讥笑,可是他还是很坚持,他坚持自己的信念,绝对不动摇,还是要见人就说你能成佛,你打我骂我,我还是要说,绝对不放弃,就是这样的。
因为别人认为不一定能成佛,他就认为一定能成佛,所以他见了你,就要拜你,把你当做佛来拜,这是他的信念理想,打他骂他,他也要说,永远要说下去,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我只问你一句,别人为什么要打他骂他?
他真的恭敬,别人会打他吗?
你怎么老在回避,别人之所以要打他,是因为他说别人会成佛。
别人就说:我不用如是虚妄授记。
因为只有佛才可以给别人授记,说你以后会成佛的。
常不轻菩萨他不是佛,却跑去给别人授记,别人认为他说的不对,才会打他。
而且,每次打完以后,他又跟别人说你会成佛,就又被打骂一顿。
如果他不给别人说授记,只给别人下跪,别人难道会打骂他?
别人打骂他,是因为他给别人授记,说你以后会成佛。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发表于 2010-2-10 12:17 只看该作者
就好比,我给你跪下,说你还欠我一百万元人民币,求你快点把钱还给我吧。
我估计你也会一脚把我给踢开去。
别人认为他说的不对,才会骂他。
法华经:众人或以仗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尤高声唱言:汝当做佛。
他躲远了,还在跟别人说:你以后会成佛的!这句话才是重点,而不是说他很恭敬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10 12:20 编辑 ]
原帖由 rocky929 于 2010-2-10 12:20 发表
是的师兄,我错了,我法华经没学好,更重要的是因明没学好,请师兄手下留情,我回去念金刚萨埵去!顶礼师兄!
呵呵,你在说反话,以为我看不出来么。。。。。
301楼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2-10 15:03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rocky929 于 2010-2-10 13:36 发表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希望师兄读法华经的时候能够连贯起来并且在善知识的指引下读会更好点,您说常不轻菩萨不是佛,这个跟如来寿量品就有冲突,世尊说他成佛已久,之前不过都是在给我们在做示现,在给我们演戏看而已。 ...
之前不过都是在给我们在做示现》》》你如果说什么都是示现,那我就没办法说了,我也可以说我自己是佛的示现。
常不轻菩萨临死时佛给他加持,让他得到六根的各种功德,也不过是和阿罗汉的神通差不多,只能见到三千大千世界。你怎么能说他是佛呢?
比如说,有一个乞丐是佛变出来的,很可怜,又病又老,你发慈悲去布施他,按地藏经说的,你的功德就是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
就算他是示现,你也不能说他是示现,说了,他的示现就毫无意义。
所以,你反驳的理由不成立。
我从没有认为常不轻菩萨是乱授记。
我认为常不轻菩萨对别人的授记是正确的,我是在顺着打骂常不轻的人的看法在说。
我强`调了打骂常不轻的人的错误看法,就是要指出,常不轻菩萨这一品的重点根本就不是在说他的恭敬,而是在说他为何被打骂。
他之所以被人打骂,是因为他总爱去给别人授记。
佛认为常不轻菩萨的观点是正确的,而打骂他的人则不信常不轻菩萨的观点。
常不轻菩萨的观点就是:你只要学了佛,你就一定能成佛。
我的上师的上师是四川康定的南无寺的大吉活佛,90多岁了,黄教的高僧,很有名的。
我的上师有神通的,我平时做什么他都知道。
《不是因为世尊做了多大的布施,而是他如理如法的依止了阿私仙,》
世尊他学佛的时候是怎样依止那个阿私仙的呢?你看下文: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天人四众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惓。于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于无上菩提。心不退转。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时世人民寿命无量。为于法故。捐舍国位委政太子。击鼓宣令四方求法。谁能为我说大乘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华经。若不违我当为宣说。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须。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惓。于时奉事经于千岁。为于法故。精勤给侍令无所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念过去劫 为求大法故 虽作世国王 不贪五欲乐 捶钟告四方 谁有大法者 若为我解说 身当为奴仆 时有阿私仙 来白于大王 我有微妙法 世间所希有 若能修行者 吾当为汝说 时王闻仙言 心生大喜悦 即便随仙人 供给于所须 采薪及果蓏 随时恭敬与 情存妙法故 身心无懈惓 普为诸众生 勤求于大法 亦不为己身 及以五欲乐 故为大国王 勤求获此法 遂致得成佛 今故为汝说
——————————————————————————
这难道不是在做布施吗?即随仙人供给所须。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惓。
《龙女为什么能够速得成就,不是因为龙女给世尊献上一个价值如三千大千世界的珠宝,》我前文已说过了,她这个龙身是怎么来的,她这个能修持法华经的根器是怎么来的?你只看到她在修法华,你就没看到她的前世。
就好比你只看到别人力气比你大,却没看到他以前辛辛苦苦锻练了很多年。
华严经的善财童子,因为前世专修布施,所以这一世钱财无量,故名善财。他布施修好了,所以在华严经上,他一身就成佛了。
法华经的龙女八岁成佛。你们会问,她没有修布施啊?
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讲的是即身成佛,也是在龙宫里面说的。
法华经和金轮咒王经都是讲快速成佛,都是在龙宫里讲。而且现在,大部份的华严经还在龙宫里面,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很小一部份,连万分之一都不到。
就要说到龙,我以前常常看大藏经,佛在经里面说龙是怎么来的呢?
一是只修布施不持戒,所以掉到畜生道里成了龙。
二是身持戒而心里还很贪女色和食物,死后就变成龙。
其实身持戒也很了不起,那是因为他上一世修了布施,所以这一世身体能够持戒,虽然心里还很贪。
我这里说的龙,都是指海里的有大神通的受乐报的龙,不是指陆地上受苦报的大蟒蛇。
如果他们上一世修布施时是以般若摄持的,那他们就功德无量,不会掉到畜生道里变成龙,可见他们的布施不是以般若摄持的。
可是佛在佛经里面说:文殊菩萨常常在龙宫宣讲法华经,而且只说法华,惟就是只的意思,就是说龙宫里面的龙全都是快速成佛的根器,而佛在人间只讲了一次法华,华严经也是从龙宫里取来的,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也是在龙宫说的。
可见有漏的世间善业对成佛是无比重要的!
海龙是畜生那是佛说的,不是我说的,我个人是非常的尊敬崇拜龙王,顶礼各位龙王!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10 15:38 编辑 ]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但是我有一个非常伟大的善知识在引导我,有喇荣五明佛学院这么殊胜的传承来加持我,我想这是比任何一本经典都更有意义。》
你看看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圣地的益西彭措堪布说的话吧:
一封信
给每位显密学会学员的一封信
显密学会的各位学员:
浊恶时代,人们善根微薄,斗争坚固,魔强法弱。力挽狂澜虽非区区如我者所能,然而想着报答上师法乳之恩,感念如来出世悲怀,勉力支撑着这衰病不堪并且每况愈下的瘦弱身体,日夜不敢懈怠。为了在成就有缘者的法身慧命上作一些助缘,以一己绵薄之力和中心发心人员们的共同努力,不断向学员们***一份份学习资料,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尽求其联系实际、析理透辟、细致入微。目前部份学员产生的一些法喜,虽说尚属浅层和少数,也聊可暂时安慰此心,将一些因普遍趋鹜浮华而罕求其实等末法衰相所引发的厌离心绪放下,为继续保持和增上团结的有缘学员们,仍然打算着一些教学安排。然而身体和心力都在衰减,不知还能撑持多久,也未卜继续下去是否有其真实意义。
作为多年在上师如意宝座下深入显密学修和授课的我,虽然乏善可呈,但对显密佛法完整的修学系统以及所应遵循的规则和所应避免的禁忌,上师恩泽所赐,有着直接的了解。从与汉地佛友结缘以来,我一直在对应这套传承系统,关注着广大佛友的特有修学状况。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和多方面多角度的接触,了解到法的生疏和浅尝辄止,是目前大家法不入心的主要而普遍的原因。甚至大多数学员虽然已经学习过《广论》和《正法妙音》的引导,但内心真正建立“一切至言皆是实修教授”的定解者,实属寥寥;或稍有观念,也信解不深。总认为所学和所修是分开的两回事,没法将经论学习和身心修行对照思维,不能对纯正可靠的佛法生起踏实依止,由此失去了很多转变内心的机会,还往往以高法或形相密法搪塞自己的贪嗔痴和安慰自他的来生后世,从而让暇满人身在虚度中一天天耗尽,与大师佛陀的度生事业失之交臂。闻多则思广,思广则修利。现在佛友们最迫切的是中间“思广”严重不足。这一中间环节缺乏,则无法体味到因“闻思”基础而产生的修行转心力量,反觉法的力量不够,转求它途。如此下去,定将出现法学越久离法越远的法油子心态,是有福报中的缺福报(略有听闻之福,缺少思维和真实修行之福)。
尤其,时代纷扰之下,佛友们面对诸佛旷劫卓绝苦行所得来的大宝佛法时,也大都心粗气浮,求成过急,将根基定位在古佛和诸祖之上,以吃快餐面的心态,执迷于五颜六色的新奇法门,追逐成风。不知道佛法是精细当中的至极精细,深妙当中的无比深妙,次第当中的最严次第,粗浮心是不抵用,不济事的。若对经教甘露法药没有沉潜的工夫,则无法在无明妄动的心识当中生起趋向于精细和深透的智慧,将永远不见佛法真容,缘于佛法所作的一切,也往往成了自以为是所衍生出来的诸多歧途。从趣入圣道最胜之门的皈依来说,如宗大师所云:“若善了解,则诸经论多是开示三皈功德”。在这佛陀示寂的当前,我们对三宝的了知,除了纯正佛法之外,还有什么途径呢?所以,佛法没有听闻,就没有听闻层次对佛陀的了解,就不可能有这一层次的皈依佛宝;没有进一步的佛法思维,就没有思维层次对佛陀的进一步理解,也就不可能有这一层次的进一步皈依佛宝;没有不偏的佛法现证功夫,就没有修行层次对佛陀的深层理解,更不可能有这一层次真实的皈依佛宝。若说“我从心里完全相信佛陀,不需要深入闻思,也可以生起皈依的虔诚”,其实这也只是相信了自己内心里面对于佛陀的认识。如果来观察内心中对佛陀的这一认识,倘其不知经论介绍的功德,心中认为的佛陀却成了能够给我们治病求财等的精灵鬼神,也就皈依了精灵鬼神;甚至对于佛陀的清净妙法身,在听闻后思维不够,辨识有误,心里的佛陀便理解成了大自在天等的体相,也就被自己见解欺骗的同时,“很自信地”皈依了大自在天等外道天神。对佛宝的皈依是这样,对法宝和僧宝的皈依也同样如此,我们了解和理解的是什么,也最多能皈依到心里认知的这个法。所以,如同全知麦彭仁波切所说:虽然以缘起力,三宝本身的威名不可思议,但从现在我们内心依止的体相来说,并没有真正依止上三宝的体相。因此,没有系统佛法的闻思,信仰成了迷信;而迷信的心中,没有三宝的体相,只是一片空白或者自以为是所派生出的种种偏邪;没有三宝的一颗心,无论依靠自学还是共修哪种形式,不管是在学显学密还是在闭关苦行,也不管做了多少形像上的慈善还是火供,是在自利还是在利他,三宝在他的内心,不幸——隐没了,这颗心处在自己的暗劫之中。可叹的是,这样的暗劫普遍于当前学佛群体!有多少佛法在这个热闹的世间呢?佛法在这个世间已近隐没。这是到此次下山为止,越来越明显而沉重的感受。
所以,我祈愿学员们,对不偏闻思和真正修行,作朴实无华的投入。为呈现自己的正法时代和救助他人的内在暗劫,珍惜佛法如意宝,尊重精进!
另外,般若班目前很多课程基本进入复习阶段,还望各位学员主动珍惜这种安排,将此次乃至以后的复习等,当作是熟悉和深入法义、建立内在真实佛法的机会。一切都很无常,不保这样的机会还有多少。同时,希望各位学员呈献的法供养,是平时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对每一堂课的殷重听闻和精思细想,而不是考试分数的结果。更不能天真的以为不被上师三宝发现,而寄望于抄袭等以谄诳分数让他们欢喜。因为在上师三宝面前不存在任何的所谓秘密,也不会接纳谄诳心行,而且我们也不是在给恶业负担本已普遍超重的修行者,提供以严厉的对境而大造恶业的机会。所以过去倘有缺失者请诚心忏悔,此次以后则发清净心,以精进复习的过程和主动与佛友团结的意乐作为一次次清净的上品法供养,祈愿上师三宝欢喜,佛法兴盛在自他相续。
益西彭措
2009-3-19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UID24681 帖子1774 精华1 积分4852 在线时间741 小时 注册时间2009-2-13 查看详细资料
编辑 引用 使用道具 报告 评分 回复 TOP
尔时世尊作是思维。请问,佛陀作是思维是有想无想?
佛入般若大定时的思维,既不能说是有想,也不能说是无想。
更不能说是非有想非无想,也不能说是即有想即无想。
超四句,绝百非。所以说是不可思议。
原帖由 智铠 于 2010-2-10 15:23 发表
念佛的是谁,参柏树子和狗子无佛性了。那只是个话头的引子而已,没啥敢参不敢参的。敲门的瓦子。还分个高低优劣?至于呵佛骂祖。那是祖师显示向上一招而已。当做实法就是破佛法身。罪在无间了。
你当做实法就是破佛法身。罪在无间了
你不当做实法就是欺师叛祖,偷心不死!
你们说什么都是示现,示现时那就是真的,不是示现,示现完了以后你才能说他是示现,你用它时,就要把它当成真的,不能把它当做示现。
佛是没有生老病死的,佛的禅定力已证得究竟,想活几万亿大劫都可以。
但是,为了让凡夫明白生老病死的痛苦,佛也示现出生病和死亡。
我们学佛的人,也会生病,也会死亡,哪怕你活得再久。
佛示现出无常,就是要让人明白无常的道理,对金钱,女色,权力,这些障道的东西都要舍掉。
你不要跟我说佛是常乐我净的,那是佛的事,不是你。
你还是有生老病死的,对吧。
你有生老病死,就不能否定佛的生老病死。
你学佛了,不代表你就是佛了。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佛经上常说佛陀的定有出有入。我没有说佛陀的定有出有入。
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句话我听过,这句话八地的菩萨就能做到。
那你有没有听过华严经中这一段呢,这一段也常被禅宗的祖师引用:
若有闻此光差别 能生清净深信解 永断一切诸疑网
速成无上切德幢 有胜三昧能出现
眷属庄严皆自在 一切十方诸国土
佛子众会无伦匹 有妙莲华光庄严
量等三千大千界 其身端坐悉充满
是此三昧神通力 复有十刹微尘数
妙好莲华所围绕 诸佛子众于中坐
住此三昧威神力 宿世成就善因缘
具足修行佛功德 此等众生绕菩萨
悉共合掌观无厌 譬如明月在星中
菩萨处众亦复然 大士所行法如是
入此三昧威神力 如于一方所示现
诸佛子众共围绕 一切方中悉如是
住此三昧威神力 有胜三昧名方网
菩萨住此广开示 一切方中普现身
或现入定或从出
或于东方入正定 ,而于西方从定出 。
或于西方入正定 ,而于东方从定出
或于余方入正定 , 而于余方从定出
如是入出遍十方
是名菩萨三昧力
尽于东方诸国土
所有如来无数量 悉现其前普亲近
住于三昧寂不动 而于西方诸世界
一切诸佛如来所 皆现从于三昧起
广修无量诸供养 尽于西方诸国土
所有如来无数量 悉现其前普亲近
住于三昧寂不动 而于东方诸世界
一切诸佛如来所 皆现从于三昧起
广修无量诸供养 如是十方诸世界
菩萨悉入无有余 或现三昧寂不动
或现恭敬供养佛 于眼根中入正定
于色尘中从定出 示现色性不思议
一切天人莫能知 于色尘中入正定
于眼起定心不乱 说眼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于耳根中入正定
于声尘中从定出 分别一切语言音
诸天世人莫能知 于声尘中入正定
于耳起定心不乱 说耳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于鼻根中入正定
于香尘中从定出 普得一切上妙香
诸天世人莫能知 于香尘中入正定
于鼻起定心不乱 说鼻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于舌根中入正定
于味尘中从定出 普得一切诸上味
诸天世人莫能知 于味尘中入正定
于舌起定心不乱 说舌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于身根中入正定
于触尘中从定出 善能分别一切触
诸天世人莫能知 于触尘中入正定
于身起定心不乱 说身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于意根中入正定
于法尘中从定出 分别一切诸法相
诸天世人莫能知 于法尘中入正定
从意起定心不乱 说意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
童子身中入正定 , 壮年身中从定出 。
壮年身中入正定 老年身中从定出
老年身中入正定 善女身中从定出
善女身中入正定 善男身中从定出
善男身中入正定 比丘尼身从定出
比丘尼身入正定 ,比丘身中从定出 。
比丘身中入正定 学无学身从定出 。
学无学身入正定 辟支佛身从定出
辟支佛身入正定 现如来身从定出
于如来身入正定 诸天身中从定出
诸天身中入正定 大龙身中从定出
大龙身中入正定 夜叉身中从定出
夜叉身中入正定 鬼神身中从定出
鬼神身中入正定 一毛孔中从定出
一毛孔中入正定 , 一切毛孔从定出 。
一切毛孔入正定 一毛端头从定出
一毛端头入正定 一微尘中从定出
一微尘中入正定 一切尘中从定出
一切尘中入正定 ,金刚地中从定出 。
金刚地中入正定 ,摩尼树上从定出
摩尼树上入正定 , 佛光明中从定出
佛光明中入正定 ,于河海中从定出 。
于河海中入正定 ,于火大中从定出
于火大中入正定 于风起定心不乱
于风大中入正定 于地大中从定出 。
于地大中入正定 ,于天宫殿从定出 。
于天宫殿入正定 ,于空起定心不乱 。
是名无量功德者 三昧自在难思议
十方一切诸如来
于无量劫说不尽
一切如来咸共说
众生业报难思议
诸龙变化佛自在
菩萨神力亦难思
欲以譬谕而显示
终无有谕能谕此 然诸智慧聪达人
因于譬故解其义 声闻心住八解脱
所有变现皆自在 能以一身现多身
复以多身为一身 于虚空中入火定
行住坐卧悉在空 身上出水身下火
身上出火身下水 如是皆于一念中
种种自在无边量 彼不具足大慈悲
不为众生求佛道 尚能现此难思事
况大饶益自在力 譬如日月游虚空
影像普遍于十方 泉池陂泽器中水
众宝河海靡不现 菩萨色像亦复然
十方普现不思议
此皆三昧自在法 唯有如来能证了
如净水中四兵像 各各别异无交杂
剑戟弧矢类甚多 铠胄车舆非一种
随其所有相差别
莫不皆于水中现 而水本自无分别
菩萨三昧亦如是。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11 21:50 编辑 ]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你问:<<在问你这个不可思议有个本体没个本体?(是个什么)假如有体。以何为体?有体那不可能不思议。有海就有浪。有太阳就有阳光。假如无体。那是句空话了。还说什么思议不思议的、>>
我的回答:说有说无都是戏论,戏论就是可思议,而不是不可思议。
《假如无体。那是句空话了》正是因为空,所以才能含现万有,这个空也不可得,若是可得,即不名为空。
佛说:阿赖耶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没有本体,就是断灭空,故不是没有本体。
《不是没有本体》不等于《有本体》。
说有本体,就是堕常见,恐彼分别执为我,故也不能说有本体。
大般涅盘经说: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既已寂灭一切意识种子暴流微细相续,故不能说有本体,但又不是断灭,故也不能说是无本体。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你不能说佛是有为,因为佛已灭除一切心意识相续流注。
你也不能说佛是无为,因为佛的事业尽未来际无量劫海都不会停止。
你用般若考问我是没有用的,我在十年前就牢牢记住了六祖坛经的最后一段。
说般若,要在有,无,正反,两面来回荡。
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则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
六祖坛经的最后一段: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quot;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著相,即长邪见。若全离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则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11 21:38 编辑 ]顶礼妙法莲华经 顶礼白度母
嗡 阿姆嘎 增达玛讷 巴ra 达班美 卓拉 卓拉 那波贼吽
大慈普覆一切有情无情
所以佛说要慢慢打磨尘垢嘛。
你有佛性,也不能说你就是佛。
苍蝇蚊子也有佛性,你总不能说苍蝇蚊子也是佛吧。
你就算特别上根器,一下子悟了无生法忍证八地果,和佛比起来,也还是连万亿分之一的功德都没有。
性是佛性,佛性人人都有。但人人都有生老病死,苦不堪言。
我有说过要百物不思吗?我叫人要多修布施。
〈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外面是假相,那里面又是个什么东西呢?
法华经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自性只是个名词而已,毫无意义。
禅宗祖师说过:饥来吃饭困来眠。所以我要叫人多修布施。
夫众善所归。皆宗实相。如空包纳。似地发生。是以但契一如。自含众德。然不动真际。万行常兴。不坏缘生。法界恒现。寂不阂用。俗不违真。有无齐观。一际平等。是以万法惟心。应须广行诸度。不可守愚空坐以滞真修。若欲万行齐兴。毕竟须依理事。理事无阂。其道在中遂得自他兼利。而圆同体之悲。终始该罗。以成无尽之行。若论理事。幽旨难明。细而推之。非一非异。是以性实之理。相虚之事。力用交彻。舒卷同时。体全遍而不差。迹能所而似别。事因理立。不隐理而成事。理因事彰。不坏事而显理。相资则各立。相摄则俱空。隐显则互兴无阂则齐现。相非相夺。则非有非空。相即相成。则非常非断。若离事而推理。堕声闻之愚。若离理而行事。同凡夫之执。当知离理无事。全水是波。离事无理。全波是水。理即非事。动湿不同事。即非理。能所各异。非理非事。真俗俱亡。而理而事。二谛恒立。双照即假宛尔幻存。双遮即空泯然梦寂。非空非假。中道常明。不动因缘。宁亏理体。故菩萨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涉有而不乖空。依实际而起化门。履真而不阂俗。常然智炬。不昧心光。云布慈门。波腾行海。遂得同尘无阂。自在随缘。一切施为。无非佛事。故般若经云。一心具足万行。华严经云。解脱长者告善财言。我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佛。随意即见。乃至所见十方诸佛。皆由自心。善男子。当知菩萨修诸佛法。净诸佛刹。积习妙行。调伏众生。发大誓愿。如是一切。悉由自心。是故善男子。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水润泽自心。应于境界净治自心。应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心。应以佛自在开发自心。应以佛平等广大自心。应以佛十力照察自心。古德释云。心该万法。谓非但一念观佛由于自心。菩萨万行。佛果体用。亦不离心。亦去妄执之失。谓有计云。万法皆心。任之是佛。驱驰万行。岂不虚劳。今明。心虽即佛。久翳尘劳。故以万行增修。令其莹彻。但说万行由心。不说不修为是。又万法即心。修何阂心。
问曰:祖师云。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体。涅槃经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如何劝修。故违祖教。
答:祖意据宗。教文破著。若禅宗顿教。泯相离缘。空有俱亡。体用双寂。若华严圆旨。具德同时。理行齐敷。悲智交济。是以文殊以理印行。差别之义不亏。普贤以行严理。根本之门靡废。本末一际。凡圣同源。不坏俗而标真。不离真而立俗。具智眼而不没生死。运悲心而不滞涅槃。以三界之有。为菩提之用。处烦恼之海。通涅槃之津。夫万善是菩萨入圣之资粮。众行乃诸佛助道之阶渐 。若有目而无足。岂到清凉之池。得实而忘权。奚升自在之域。是以方便般若。常相辅翼。真空妙有。恒共成持。法华会三归一。万善悉向菩提。大品一切无二。众行咸归种智。故华严经云。第七违行地。当修十种方便慧殊胜道。所谓虽善修空无相无愿三昧。而慈悲不舍众生。虽得诸佛平等法。而乐常供养佛。虽入观空智门。而勤集福德。虽远离三界。而庄严三界。虽毕竟寂灭诸烦恼焰。而能为一切众生起灭贪嗔痴烦恼焰。虽知诸法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自性无二。而随心作业无量差别。虽知一切国土犹如虚空。而能以清净妙行庄严佛土。虽知诸佛法身本性无身。而以相好庄严其身。虽知诸佛音声性空寂灭不可言说。而能随一切众生出种种差别清净音声。虽随诸佛了知三世惟是一念。而随众生意解分别。以种种相种种时种种劫数而修诸行。维摩经云。菩萨虽行于空。而植众德本。是菩萨行。虽行无相。而度众生。是菩萨行。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萨行。古德问云。万行统惟无念。今见善见恶。愿离愿成。疲役身心。岂当为道。答此离念。而求无念。尚未得真无念。况念无念。而无阂乎。又无念但是行之一。岂知一念顿圆。如上所引。佛旨焕然。何得空腹高心。以少为足。拟欲蛙嫌海量萤掩日光乎。
[ 本帖最后由 骨胶原 于 2010-2-12 12:47 编辑 ]
问:诸佛如来三乘教典。惟有一昧解脱法门。云何广说世间生灭缘起。拟心即失。不顺真如。动念即乖。违于法体。
答:若论一相一味。此乃三乘权教。约理而言。即以一切因缘。而为过患。今所集者。惟显圆宗。一一缘起。皆是法界实德。不成不破。非断非常。乃至神变施为。皆法如是故。非假神力暂得如斯。才有一法缘生。无非性起功德。华严经云。此华藏世界海中。无问若山若河。乃至树林尘毛等处。一一无不皆是称真如法界具无边德。
问:经云。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又云。取相凡夫。随宜为说。若得理本。万行俱圆。何须事迹。而兴造作乎。
答:此是破贪著执取之文。非干因缘事相之法。净名经云。但除其病。而不除法。金刚三昧经云。有二入。一理入。二行入。以理导行。以行圆理。又菩提者。以行入无行。以行者。缘一切善法。无行者。不得一切善法。岂可滞理亏行执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